君不見三郎未辨涇與渭,卻厭絲桐淡於水

乾隆水樂洞用蘇軾韻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水樂洞用蘇軾韻》

全文:
君不見三郎未辨涇與渭,卻厭絲桐淡於水
又不見興公作賦強出頭,目空一切低九州。
持示榮期高位置,擲地金石聲應流。
都官別開聞思竅,創名水樂俗人笑。
俗人笑博雅人喜,致使東坡契清照。
錢塘春月駐巡轅,煙霞嶺下鳴鈞天。
更道東陽亦有此,相去不過兩郡間。
偶聞謂是招在徵,即景成吟亦堪喜。
歸來跋馬蘇公堤,至今想像知音耳。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三郎

(1).古代三種郎官的合稱。《史記·秦始皇本紀》:“以罪過連逮少近官三郎,無得立者。” 司馬貞 索隱:“三郎,謂中郎、外郎、散郎。” 張守節 正義引《漢書·百官表》:“有議郎、中郎、散郎,又有左右三將,謂郎中,車郎、戶郎。”

(2). 唐 玄宗 小字。因其排行第三,故稱。 唐 鄭嵎 《津陽門》詩:“ 三郎 紫笛弄煙月,怨如別鶴呼羈雌。”原註:“內中皆以上為 三郎 。” 宋 馬永卿 《懶真子》卷一:“ 三郎 謂 明皇 也。 明皇 兄弟六人,一人早亡,胡 明皇 為太子時,號五王宅。 寧王 、 薛王 , 明皇 兄也, 申王 、 岐王 , 明皇 弟也,故謂 三郎 。” 明 屠隆 《彩毫記·為國薦賢》:“一自 三郎 度曲後,許多天樂在人間。” 郁達夫 《毀家詩紀》:“省識 三郎 腸斷意, 馬嵬 風雨葬花魁。”

(3).泛稱排行第三者。《南齊書·陳顯達傳》:“當世快牛稱 陳世子 青、 王三郎 烏、 呂文顯 折角、 江瞿曇 白鼻。”

絲桐

(1).指琴。古人削桐為琴,練絲為弦,故稱。《史記·田敬仲完世家》:“若夫治國家而弭人民,又何為乎絲桐之間?” 漢 王粲 《七哀詩》:“絲桐感人情,為我發悲音。” 唐 高適 《陪竇侍御靈雲南亭宴詩》:“絲桐徐奏,林木更爽。” 明 高濂 《玉簪記·琴挑》:“夜色新涼,故爾操弄絲桐,少寄岑寂。”

(2).指樂曲。 宋 賀鑄 《羅敷歌》詞之四:“自憐 楚 客悲秋思,難寫絲桐,目斷書鴻,平淡江山落照中。”

乾隆名句,水樂洞用蘇軾韻名句

詩詞推薦

  • 朝中措(題蘭室道女扇)

    吳文英宋代〕楚皋相遇笑盈盈。江碧遠山青。露重寒香有恨,月明秋佩無聲。銀燈炙了,金爐燼暖,真色羅屏。病起十分清瘦,
    君不見三郎未辨涇與渭,卻厭絲桐淡於水 詩詞名句
  • 潘紫岩與余賦雪約不得用色數並實字及比喻

    白玉蟾宋代〕不似尋常凍,俄而散漫飛。羞明猶欲落,等伴未全晞。承得圓還碎,看來是復非。積深仍密密,舞急轉霏霏。弗是
  • 九字梅花詠

    明本元代〕昨夜西風吹折千林梢,渡口小艇滾入沙灘坳。野橋古梅獨臥寒屋角,疏影橫斜暗上書窗敲。半枯半活幾個擫蓓蕾,
    君不見三郎未辨涇與渭,卻厭絲桐淡於水 詩詞名句
  • 導引

    佚名宋代〕九清雲杳,飈馭邈難追。功化盛當時。保扶仁聖成嘉靖,彤管載音徵。天都左界抗華榱。仙仗下逶迤。寶楹黼帳承
  • 書停雲壁

    辛棄疾宋代〕萬事隨緣無所為,萬法皆空無所思。惟有一條生死路,古今來往更何疑。
    君不見三郎未辨涇與渭,卻厭絲桐淡於水 詩詞名句
  • 三次書懷

    陳著宋代〕默察天翻地覆由,寸心無處著私愁。忠唐不復瞻雙廟,誤漢皆知罪五侯。牧馬入南飛浙水,狩車遵北感陳留。山川
  • 皇恩寺

    陳之邵宋代〕老檜喬松路屈盤,翬飛金碧照岩端。僧尋翠巘曾揮錫,客厭紅塵屢解鞍。望斷四天春野闊,夢回一枕夜濤寒。陽休
  • 懷明叔三首

    趙蕃宋代〕紛紛閱投刺,往往盡冠儒。歲晚見松柏,火炎知碔砆。寒廳憐我獨,玉趾賴君迂。政爾如修竹,何能一日無。
  • 謁金門

    佚名宋代〕微雨後。染得杏腮紅透。春色好時人卻瘦。鏡寒妝不就。柳外一鶯啼晝。約略情懷中酒。困起半彎眉印袖。髻松簪
    君不見三郎未辨涇與渭,卻厭絲桐淡於水 詩詞名句
  • 招黃魏二生

    陳師道宋代〕出門不雨即偶風,閉門值睡極力攻。似聞湯鼎作吟聲,已賀勝敵收全功。郤思二子共一笑,撥棄舊語無新工。卒行
君不見三郎未辨涇與渭,卻厭絲桐淡於水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