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宋京的《龜化(原註:蜀事補亡。)》
全文:
君不見秦時張儀築少城,土惡易敗還顛傾。
力疲智竭築未就,神龜為爾開其靈。
龜行所至城不圮,板築之功以此已。
功成隱去智且賢,城下於今祗流水。
殷勤高謝余且網,不夢元君寧自放。
儀兮儀兮奈爾何,口舌縱橫飾欺妄。
天使神龜籠爾術,不言而行功自畢。
安得人靈若爾靈,照見百為心遐逸。
參考注釋
行所
即行在所。 漢 班固 《西都賦》:“行所朝夕,儲不改供。”《魏書·術藝傳·徐謇》:“ 高祖 幸 懸瓠 ,其疾大漸,乃馳驛召 謇 ,令水路赴行所,一日一夜行數百里。”《南史·宋紀上·武帝》:“師旋, 晉 帝遣侍中黃門,勞師於行所。”參見“ 行在所 ”。
舊時同行業組織的公所。《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擬抵制禁例策》:“行有行所,有行長,會議於行所,總制於行長。”
板築
(1).築牆用具。板,夾板;築,杵。築牆時,以兩板相夾,填土於其中,用杵搗實。《管子·度地》:“以冬無事之時,籠臿板築各什六。” 尹知章 註:“謂什人共貯六具。”《史記·黥布列傳》:“ 項王 伐 齊 ,身負板築,以為士卒先。” 裴駰 集解引 李奇 曰:“板,牆板也。築,杵也。”
(2).泛指土木建築。 漢 劉向 《說苑·建本》:“毋淫宮室,以妨人宅;板築以時,毋奪農功。”《魏書·郭祚傳》:“時詔營明堂國學, 祚 奏曰:‘……邊郊多壘,烽驛未息,不可於師旅之際,興板築之功。’”
(3).指築城或築牆。《資治通鑑·後唐莊宗同光元年》:“ 崇韜 ( 郭崇韜 )築新城凡六日, 王彥章 聞之,將兵數萬人馳至……時板築僅畢,城猶卑下。” 宋 梅堯臣 《建德新牆詩》:“山廨不營堵,筠篁為密籬……雞騖恣穿逸,牛羊來踐窺。我議欲板築,羣走皆不怡。” 清 戴名世 《唐允隆傳》:“上官下教居人於湖濱,築樓守望,工程嚴迫,費且不貲,人皆避去。 允隆 獨慨然任之,不費官幣及民錢,刻日而板築就。”
(4).代指牆或城牆。 宋 梅堯臣 《觀水》詩:“秋水漫長堤,郊原上下迷。孤城閉板築,高樹見巢棲。”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三:“﹝ 太祖 ﹞大笑曰:‘從何取土?’ 丞昭 云:‘紉布囊括其口,投上流以塞之,不設板築可成巨防。’”
(5).相傳 商 傅說 築於 傅岩 , 武丁 舉以為相。事見《孟子·告子下》。後因以“板築”指地位低微的人或隱逸。 清 汪懋麟 《二日同袁密山飲自遠南樓》詩:“板築故人能醉客,不須天末起鄉愁。”
以此
(1).猶言用這,拿這。《史記·孫子吳起列傳》:“君因謂 武侯 曰:‘試延以公主, 起 有留心則必受之,無留心則必辭矣。以此卜之。’” 劉大白 《小鳥之群》:“如果枷鎖鐐銬,是一種榮典,一定有些人以此驕人,也一定有些人唯恐求之不得。”
(2).因此。《史記·季布欒布列傳》:“當是時,諸公皆多 季布 能摧剛為柔, 朱家 亦以此名聞當世。”《警世通言·杜十娘怒沉百寶箱》:“原來納粟入監的,有幾般便宜:好讀書,好科舉,好中,結末來又有個小小前程結果。以此宦家公子,富室子弟,到不願做秀才,都去援例做太學生。”
宋京名句,龜化(原註:蜀事補亡。)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