淀神祠瞻禮再疊庚寅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淀神祠瞻禮再疊庚寅韻原文

地有靈胥神有司,洋洋如在以臨之。

本來今古即斯淀,卻自庚寅乃立祠。

利物恆期東西晏,贊天永冀稔豐綏。

瓣香三拜抒誠處,不為已躬乞受釐。

詩詞問答

問:淀神祠瞻禮再疊庚寅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淀神祠瞻禮再疊庚寅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淀神祠瞻禮再疊庚寅韻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支韻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三十七

2. 此淀神向無專祠庚寅春巡至命於此地建祠以昭饗祀

參考注釋

靈胥

(1).指 春秋 吳 伍子胥 。相傳 伍子胥 死後為濤神,故稱。 宋 文天祥 《送行中齋》詩之三:“ 魯仲 偶不逢,隨世本非願, 靈胥 目未抉,端欲詣所見。”

(2).借指波浪,浪濤。《文選·左思<吳都賦>》:“習御長風,狎翫 靈胥 。” 劉逵 註:“ 靈胥 , 伍子胥 神也。” 宋 陸游 《感昔》詩之五:“雲生 神禹 千年穴,雪卷 靈胥 八月濤。” 清 曹溶 《滿江紅·錢塘觀潮》詞:“誰盪激, 靈胥 一怒,惹冠衝髮。”

有司

指官吏。古代設官分職,各有專司,故稱

陛下可將彼家屬送有司問罪。——《三國演義》

召有司案圖。——《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

宜付有司論其刑賞。——諸葛亮《出師表》

授之於有司。——宋·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洋洋

(1) 形容眾多或豐盛

洋洋萬言

(2) 盛大

河水洋洋

(3) 廣遠無涯

牧野洋洋

(4) 美善

聲藹洋洋

洋洋德音

(5) 喜樂

喜氣洋洋

其喜洋洋者矣。——宋· 范仲淹《岳陽樓記》

(6) 形容聲音響亮

鐘磬洋洋

流水聲洋洋

如在

《論語·八佾》:“祭如在,祭神如神在。”謂祭祀神靈、祖先時,好像受祭者就在面前。後稱祭祀誠敬為“如在”。《後漢書·順帝紀》:“深恐在所慢違‘如在’之義,今遣侍中 王輔 等,持節分詣 岱山 、 東海 、 滎陽 、 河 、 洛 ,盡心祈焉。”

本來

(1) 從一開始

(2) 向來,原來

(3) 原先;先前

(4) 理所當然

今古

(1).現時與往昔。 唐 韓愈 《柳子厚墓志銘》:“議論證據今古,出入經史百子。” 宋 蘇軾 《夜直秘閣呈王敏甫》詩:“共誰交臂論今古,只有閒心對此君。”

(2).謂古往今來,從古到今。

(3).過去、往昔。亦借指消逝的人事、時間。《北史·薛辯傳》:“汝既未來,便成今古,緬然永別,為恨何言!” 唐 王昌齡 《同從弟銷南齋玩月》詩:“冉冉幾盈虛,澄澄變今古。” 元 趙孟頫 《聞搗衣》詩:“人間俯仰成今古,何待他時始惘然。” 清 納蘭性德 《蝶戀花》詞:“不恨天涯行役苦,只恨西風,吹夢成今古。”

利物

(1).益於萬物。《易·乾》:“利物足以和義。” 孔穎達 疏:“言君子利益萬物,使物各得其宜。” 唐 李翱 《祭中書韋相公文》:“利物之至,宜乎得政。” 明 無名氏 《四賢記·構釁》:“浪跡江湖,濟人利物。”

(2).競賽的獎品、彩頭。 元 無名氏 《射柳捶丸》第四折:“明晃晃擺著利物,齊臻臻列著這士卒。”《水滸傳》第九回:“這錠銀子,權為利物;若是贏的,便將此銀子去。”《紅樓夢》第七五回:“必須立了罰約,賭個利物,大家才有勉力之心。”

(3).錢財。《醒世恆言·小水灣天狐貽書》:“某非為口腹利物,不過遊戲試技耳。”《警世通言·呂大郎還金完骨肉》:“那布商因為稽遲了 呂玉 的歸期,加倍酬謝。 呂玉 得了些利物,等不得布商收貨完備,自己販了些粗細絨褐,相別先回。”

東西

(1) 泛指各種具體或抽象的事物

吃東西

寫東西

(2) 特指人或動物(常含喜愛或厭惡的情感)

這小東西真可愛

媽,別理這東西,小心吃了他們的虧。——曹禺《雷雨》

瓣香

(1).佛教語。猶言一瓣香。 宋 陳若水 《沁園春·壽游侍郎》詞:“丹心在,尚瓣香歲歲,遙祝 堯 齡。” 清 計東 《再與宋牧仲書》:“乃於郡署旁廢圃中,西向設瓣香,流涕再拜而去。”《紅樓夢》第一一四回:“昨日知老太太仙逝,謹備瓣香至靈前拜奠,稍盡微忱。” 魯迅 《集外集拾遺補編》附錄二《庚子送灶即事》詩:“隻鷄膠牙糖,典衣供瓣香。”參見“ 一瓣香 ”。

(2).師承;敬仰。 清 洪亮吉 《北江詩話》卷一:“近來 浙中 詩人,皆瓣香 厲鶚 《樊榭山房集》。” 胡適 《西遊記考證》六:“盡登其詩入《山陽耆舊集》。擇其傑出者各體載一二首於此,以志瓣香之意雲。”

(3).喻崇敬的心意。 郭沫若 《參觀劉胡蘭紀念館》詩:“五洲萬國佳兒女,海角天涯獻瓣香。”

三拜

長跪後兩手相拱至地,俯首至手為拜。重複三次,謂之三拜。(1)古人相見以再拜為常禮,唯遇特殊情況乃三拜,以示情切。《左傳·僖公十五年》:“ 秦 獲 晉侯 以歸…… 晉 大夫三拜稽首。” 北周 宣帝 時,始改三拜為常禮。《周書·宣帝紀》:“﹝ 宣政 元年九月﹞詔諸應拜者,皆以三拜成禮。”參閱 趙翼 《陔餘叢考·再拜三拜四拜五拜》。(2)主人對眾賓行禮,不及一一相拜,僅以三拜表示。《儀禮·鄉射禮》:“主人西南面三拜眾賓,眾賓皆答一拜。” 鄭玄 註:“三拜,示徧也。” 賈公彥 疏:“三拜示徧也者,眾賓無問多少,止為三拜而已,是示徧也。”(3)佛教以三拜表示身、口、意三業歸敬。 宋 道誠 《釋氏要覽·禮數》:“今釋氏以三拜首,蓋表三業歸敬也。《智論》云:內式禮拜,大約身口業也。佛法以心為本,以身口為末。故三拜為禮數也。”

不為

(1).不做;不乾。《詩·衛風·淇奧》:“善戲謔矣,不為虐兮。”《孟子·梁惠王上》:“為長者折枝,語人曰:‘我不能’,是不為也,非不能也。” 宋 曾鞏 《寄歐陽舍人書》:“立言者既莫之拒而不為;又以其子孫之所請也,書其惡焉則人情之所不得,於是乎銘始不實。”

(2).謂收成不好。《墨子·雜守》:“令民家有三年畜蔬食以備湛旱、歲不為。” 王念孫 《讀書雜誌·墨子六》:“‘歲不為’,猶《玉藻》言年不順成也。”《淮南子·本經訓》:“是故上下離心,氣乃上蒸,君臣不和,五穀不為。” 高誘 註:“不為,不成也。”

(3).不算,不是。 南朝 宋 顏延之 《陶徵士誄》:“夫璿玉致美,不為池隍之寶;桂椒信芳,而非園林之實。”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先破後承,始開終結,內分八股,股股相對,繩墨不為不嚴矣。”

(1).不因為。《荀子·天論》:“天行有常,不為 堯 存,不為 桀 亡。” 漢 東方朔 《答客難》:“天不為人之惡寒而輟其冬,地不為人之惡險而輟其廣,君子不為小人之匈匈而易其行。” 宋 周邦彥 《浣溪沙》詞:“不為蕭娘舊約寒,何因容易別 長安 。”

(2).不為了。《漢書·揚雄傳下》:“蓋聞聖主之養民也,仁霑而恩洽,動不為身。” 顏師古 註:“言憂百姓也。”

詩詞推薦

淀神祠瞻禮再疊庚寅韻原文_淀神祠瞻禮再疊庚寅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