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命九老等游香山再用白居易詩韻》
全文:
七賢初作洛中會,增二才成九白須。
豈似三班同祝嘏,遂教一日共游娛。
恩因尚齒優而渥,興忘引年豪且粗。
那許林丞閉門拒,何妨內使陟山扶。
拈髭佇待新詩詠,選手仍依舊例圖。
更有三人重寫像,方茲榮幸世真無。
參考注釋
三班
(1). 宋 代官制,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為三班,後亦以東西供奉,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職為三班。 宋 曾鞏 《再議經費札子》:“國初承舊以供奉官、左右班殿直為三班,六都知行首領之,又有殿前承旨班院,別立行首領之; 端拱 以後,分東西供奉,又置左右侍禁及承旨借職,皆領於三班,三班之稱亦不改。” 宋 崔公度 《金華神記》卷二:“ 汴 人有 吳生 者,世為富人,而生以娶宗女,得官於三班。”
(2).見“ 三班六房 ”。
(3).晝夜不間斷生產的工廠,工人輪流上早、中、夜班,統稱三班。與“常日班”相對。
祝嘏
(1).祭祀時致祝禱之辭和傳達神言的執事人。《孔子家語·禮運》:“諸侯祭社稷宗廟,上下皆奉其典,而祝嘏莫敢易其常法,是謂大嘉。”《禮記·禮運》“祝以孝告,嘏以慈告” 唐 孔穎達 疏:“言祝嘏於時以神之恩慈而告主人。” 清 龔自珍 《<商周彝器文錄>序》:“羣吏之官之職,以文字刻之宗彝,大抵為有土之孝孫,使祝嘏告孝慈之言,文章亦莫大乎是,是又宜為文章家祖。”
(2).祭祀時祝禱和所傳達的言辭。《禮記·禮運》:“脩其祝嘏,以降上神與其先祖。” 鄭玄 註:“祝,祝為主人饗神辭也;嘏,祝為屍致福於主人之辭也。”
(3).祝福;祭祀。 唐 柳宗元 《禮部為百官上尊號表》:“帝德廣運,而尊號猶闕;郊廟備禮,而祝嘏無詞。” 宋 葉適 《兵部尚書趙公墓志銘》:“民感其意,即城隍敞大堂分建十一祠,祝嘏薦獻,如神明焉。”
(4).祝賀壽辰。多用於皇室貴族等。《清史稿·德宗紀一》:“諭本年萬壽毋庸告祭,停升殿禮,免各省文武大員來京祝嘏。” 清 毛祥麟 《對山餘墨·某公子》:“探知公子誕辰,特來祝嘏。”
一日
(1) 有一天
程一日果以眥睚殺*人。——宋·王讜《唐語林·雅量》
一日於驢上。——宋·胡仔《苕溪漁隱叢話》
一日晌午。——清·徐珂《清稗類鈔·戰事類》
(2) 一天,一晝夜
一日之內。——唐·杜牧《阿房宮賦》
常如一日。——宋·司馬光《訓儉示康》
苟且非一日。——宋·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
奉一日歡。——清·侯方域《壯悔堂文集》
前一日。——清·梁啓超《譚嗣同傳》
游娛
遊戲娛樂。 漢 張衡 《思玄賦》:“雖游娛以媮樂兮,豈愁慕之可懷。” 晉 張華 《答何劭》詩之一:“良朋貽新詩,示我以游娛。”《舊唐書·袁恕己傳》:“將作少匠 楊務廉 素以工巧見用,中興初, 恕己 恐其更啟游娛侈靡之端,言於 中宗 。”
乾隆名句,命九老等游香山再用白居易詩韻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豈似三班同祝嘏,遂教一日共游娛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