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深次第膏雖別,近遠沾濡澤則勻

乾隆河南巡撫何煟奏報得雨詩以志事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河南巡撫何煟奏報得雨詩以志事》

全文:
祥花瑞葉沐初旬,暖律迤南作雨均。
千里傳音來此日,一時慰念慶新春。
淺深次第膏雖別,近遠沾濡澤則勻
正值頒綸欣啟牘,體斯敷錫勉勤民。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淺深

(1).深和淺。《禮記·王制》:“意論輕重之序,慎測淺深之量以別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頌讚》:“雖淺深不同,詳略各異,其褒德顯榮,典章一也。” 宋 蘇軾 《學士院試孔子從先進論》:“其志不同,故其術有淺深,而其成功有巨細。” 郭沫若 《羽書集·由“有感”說到氣節》:“悲歌 燕 趙 已消沉,淪落何須計淺深?”

(2).深厚。 宋 蘇舜欽 《啟事上奉寧軍陳侍郎》:“自爾家事細微,必為賙給,使舉族免於流轉,得專孝思,其為惠淺深,以此可見。”

次第

依一定順序,一個挨一個地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之一)》

次第花開

近遠

(1).指親近或疏遠的人。《漢書·公孫弘傳》:“其性意忌,外寬內深。諸常與 弘 有隙,無近遠,雖陽與善,後竟報其過,殺 主父偃 ,徙 董仲舒 膠西 ,皆 弘 力也。”

(2).近處和遠處。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颯秣建國》:“進止威儀,近遠取則。其王豪勇,鄰國承命。” 清 宋之繩 《梅花》詩:“漠漠凍雲連近遠,荒荒野月照清寒。”

(3).謂遠近的程度。 晉 木華 《海賦》:“徒識觀怪之多駭,乃不悟所歷之近遠。”《敦煌變文集·李陵變文》:“ 李陵 問:‘火去此門近遠?’左右報言:‘火去此間一里。’” 宋 陳克 《謁金門》詞:“訊息不知郎近遠,一春長夢見。”

(4).偏義複詞。謂遠。 元 無名氏 《替殺妻》楔子:“不多近遠有個員外,待要結義小人做兄弟。” 元 無名氏 《千里獨行》楔子:“[ 張虎 云:] 張飛 言道, 曹丞相 軍馬,偌近遠來到這裡,人困馬乏,他要今晚夜間,領兵來偷營刼寨。”

沾濡

浸濕。多指恩澤普及。 漢 司馬相如 《封禪文》:“懷生之類,沾濡浸潤。” 元 馬致遠 《陳摶高臥》第三折:“殿廷聚會風雲氣,華夏沾濡雨露恩。” 姚華 《論文後編》:“《詩》、《書》之教,著於四術, 姬 周 學人,靡不沾濡。”

乾隆名句,河南巡撫何煟奏報得雨詩以志事名句

詩詞推薦

  • 七夕

    高登宋代〕天道杳難憑,人言殊不經。佳期傳七夕,歡事污雙星。女騃占蛛巧,兒痴托鵲靈。吾詩非好詆,聊與訂頑冥。
  • 詠史

    龔自珍清代〕金粉東南十五州,萬重恩怨屬名流。牢盆狎客操全算,團扇才人踞上游。避席畏聞文字獄,著書都為稻粱謀。田橫
    淺深次第膏雖別,近遠沾濡澤則勻 詩詞名句
  • 瑩心堂有會

    乾隆清代〕水芳既開齊,水堂堪攬勝。檐額垂聖藻,兩言取心瑩。外喻蓋於玉,內朗原惟鏡。毛氏訓美石,揚子詮性命。性命
  • 嚴陵釣台

    齊己唐代〕夫子垂竿處,空江照古台。無人更如此,白浪自成堆。鶴靜尋僧去,魚狂入海回。登臨秋值晚,樹石盡多苔。
    淺深次第膏雖別,近遠沾濡澤則勻 詩詞名句
  • 眼兒媚

    韓淲宋代〕東風拂檻露猶寒。花重濕闌乾。淡雲殢日,晨光微透,簾幕香殘。陰晴不定瑤階潤,新恨覺心闌。憑高望斷,綠楊
  • 李一鰲宋代〕玉盆應有意,要洗貪者廉。
    淺深次第膏雖別,近遠沾濡澤則勻 詩詞名句
  • 寄茅山何威儀二首

    陸龜蒙唐代〕大小三峰次九華,靈蹤今盡屬何家。漢時仙上雲巔鶴,蜀地春開洞底花。閒傍積嵐尋瀑眼,便凌殘雪探芝芽。年來
  • 宮詞二首

    張祜唐代〕故國三千里,深宮二十年。一聲何滿子,雙淚落君前。自倚能歌日,先皇掌上憐。新聲何處唱,腸斷李延年。
  • 偶為橋梓圖賜錢陳群疊舊作韻

    乾隆清代〕南國應嘗穀雨茶,箑頭書自遂初家。貢來恰好臨蒲節,賜去無須寶墨華。教寄北山聊示梓,漫參西土擬拈花。高年
  • 真珠簾(代壽秋壑母)

    陳著宋代〕魚軒富貴人間少。那堪更、有子雍容廊廟。袞繡當斑衣,轉色難心小。手把乾坤重整頓,略□□、微生一笑。分曉
淺深次第膏雖別,近遠沾濡澤則勻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