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知旦暮千齡遇,目睹聲詩六義還

慕容彥逢恭和御製喜雪(盛本下有詩字)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慕容彥逢的《恭和御製喜雪(盛本下有詩字)》

全文:
需宴宸章次第頒,祥霙宜入詠歌間。
心知旦暮千齡遇,目睹聲詩六義還
治格雨暘皆順序,慶均朝野共怡顏。
微臣叨預承恩列,賡和才菲若負山。

慕容彥逢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心知

心智。知,同“ 智 ”。《禮記·樂記》:“夫民有血氣心知之性,而無哀樂喜怒之常。” 陸德明 釋文:“知,音智。”《舊唐書·柳公綽傳》:“寒暑滿天地之間,浹肌膚於外;好愛溢耳目之前,誘心知於內。” 清 戴震 《孟子字義疏證·性》:“人之血氣心知,原於天地之化者也。”

猶知心。指好友或情人。 唐 嚴維 《丹陽送韋參軍》詩:“ 丹陽 郭里送行舟,一別心知兩地秋。” 唐 李鹹用 《送進士劉松》詩:“滔滔皆 魯 客,難得是心知。” 明 馮夢龍 《山歌·素帕》:“不寫情詞不寫詩,一方素帕寄心知。”

旦暮

同旦夕。早晨和傍晚,比喻短暫的時間

吾攻趙,旦暮且下。——《史記·魏公子列傳》

千齡

(1).猶千年、千歲。極言時間久長。《晉書·禮志上》:“方今天地更始,萬物權輿,盪近世之流弊,創千齡之英范。” 唐 張九齡 《奉和聖制登封禮畢洛城酺宴》詩:“運與千齡合,歡將萬國同。”

(2).用作祝壽之語。《天雨花》第二十回:“當時同到書房去,千齡壽麵用完成。”

目睹

(1) 眼見;親眼所見

死傷情況不堪目睹

(2) 親眼看見

這樁事故是許多漁夫目睹的

聲詩

樂歌。《禮記·樂記》:“樂師辨乎聲詩,故北面而弦。” 宋 歐陽修 《相州晝錦堂記》:“勒之金石,播之聲詩。” 元 王實甫 《西廂記》第五本第二折:“這琴,他教我閉門學禁指,留意譜聲詩,調養聖賢心,洗盪 巢 由 耳。” 章炳麟 《辨詩》:“瞽師瞍矇,皆掌聲詩,即詩與箴一實也。”

六義

(1).亦稱“ 六詩 ”。《〈詩〉大序》:“詩有六義焉:一曰風,二曰賦,三曰比,四曰興,五曰雅,六曰頌。” 孔穎達 疏:“風、雅、頌者,詩篇之異體;賦、比、興者,詩文之異辭耳。大小不同而得並為六義者,賦、比、興是詩之所用,風、雅、頌是詩之成形,用彼三事,成此三事,是故同稱為義,非別有篇卷也。”近人認為:風是各國的歌謠,雅是 周 王畿的歌曲,頌是廟堂祭祀的樂歌,是《詩經》的三種體制;賦是敷陳其事,比是指物譬喻,興是借物起興,是《詩經》的三種表現內容的方法。後指以《詩經》為代表的文學創作的精神和原則。 唐 孟郊 《讀張碧集》詩:“ 天寳 太白 歿,六義已消歇。大哉《國風》本,喪而王澤竭。” 唐 羅隱 《廣陵李僕射借示近詩因投獻》詩:“閒尋綺思千花麗,靜想高吟六義清。”

(2).指六書。《晉書·衛恆傳》:“有 沮誦 、 倉頡 者,始作書契,以代結繩,蓋覩鳥跡以興思也。因而遂滋,則謂之字,有六義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聲,江、河是也。四曰會意,武、信是也。五曰轉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長是也。” 清 曹寅 《夜飲和培山眼鏡歌》:“六義精嚴神不滅,萬象芸芸親手澤。”參見“ 六書 ”。

慕容彥逢名句,恭和御製喜雪(盛本下有詩字)名句

詩詞推薦

心知旦暮千齡遇,目睹聲詩六義還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