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邵雍的《感事吟》
全文:
理順面前皆道路,義乖門外是榛荊。
何人肯認皆言語,此語分明人不聽。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肯認
認可;同意。 李大釗 《再論新亞細亞主義》:“我主張依各洲的小聯合作基礎造世界的聯邦,實在是為聯合便利上起見, 承元君 替我想的,的確不錯。但是 承元君 說這個答案自然不能成立,我卻不敢肯認。”
言語
說話
與人罕言語。——明· 魏禧《大鐵椎傳》
市人之言語。——唐· 杜牧《阿房宮賦》
分明
(1) 清楚(明白)狀
此七月望日之事也,汝在九原,當分明記之。——清· 袁枚《祭妹文》
(2) 簡單明了地
這分明不對
(3) 清楚地劃開界限
不聽
(1).謂不聽從別人的意見。《韓非子·外儲說左下》:“ 齊侯 不聽左右, 魏主 不聽譽者,而明察照羣臣。”《後漢書·伏湛傳》:“ 步 欲留與 隆 共守二州, 隆 不聽。”《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二一回:“早勸他不聽,此刻後悔了,卻是遲了。”
(2).不允許。《北史·魏世祖太武帝紀》:“庚戌,詔自三公已下至於卿士,其子息皆詣太學……不聽私立學校,違者師身死,主人門誅。”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梅》:“及見女,暴怒,杖逐而出,不聽入門。”
(3).不定罪。《禮記·王制》:“司寇正刑明辟,以聽獄訟,必三刺。有旨無簡不聽。” 鄭玄 註:“簡,誠也。有其意無其誠者,不論以為罪。” 孔穎達 疏:“既得其所犯之罪雖有旨意,無誠實之狀,則不聽之,不論以為罪也。”
邵雍名句,感事吟名句
名句推薦
今天下之士君子,將猶多皆疑惑厚葬久喪之為中是非利害也。
墨子《墨子·22章 節用(下)》
詩詞推薦
![何人肯認皆言語,此語分明人不聽 詩詞名句](/img/7/d01/nBnau4Wa4lWZ3dHZj9ycldWYtl2Lt92YucmbhdnbhlGZpNmLt9yL6MHc0RHa.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