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陳藻的《首正有感二首》
全文:
聽說從前我未生,知書不話衩衣行。
平時街上齊冠帶,況是人間歲節更。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平時
(1) 通常的普通的時候(區別於特定的或非常時候)
(2) 指平常時期(區別於非常時期,如戰時、戒嚴時)
上齊
(1).指青銅(銅錫合金)中含錫量少於四分之一者。《周禮·考工記·輈人》:“攻金之工,築氏執下齊,冶氏執上齊。” 鄭玄 註:“多錫為下齊,大刃、削殺矢、鑒燧也;少錫為上齊,鐘鼎、斧斤、戈戟也。” 賈公彥 疏:“據下文六等言之,四分已上為上齊,三分已下為下齊。” 孫詒讓 正義:“錫少則金純,故為上齊。少者,謂四分其金而錫居一。”
(2).上等飲料。 明 姚士麟 《見只編》卷下:“茶於 吳會 為六清上齊,乃自 大梁 迤北便食鹽茶,北至 關中 則熬油極炒,用水烹沸點之,以酥持敬上客。”
向上升。齊,通“ 躋 ”。《禮記·樂記》:“地氣上齊,天氣下降。” 孔穎達 疏:“地氣上齊者,齊,升也,謂地氣上升天。” 元 元逢 《山行》詩序:“時雲氣上齊,若葆蓋羽車然。”
冠帶
(1).帽子與腰帶。《禮記·內則》:“冠帶垢,和灰請漱。” 宋 司馬光 《晚食菊羹》詩:“歸來褫冠帶,杖履行東園。” 明 沉鯨 《雙珠記·棄官尋父》:“今日解了冠帶,扮做常人。輕囊健步,有何不可?”《老殘遊記》第三回:“只畫了一箇人,仿佛 列子 御風的形狀,衣服冠帶均被風吹起。”
(2).戴帽子束腰帶。《戰國策·楚策一》:“ 秦王 聞而走之,冠帶不相及。” 三國 魏 曹操 《薤露》詩:“沐猴而冠帶,知小而謀彊。” 唐 韓愈 《送石處士序》:“﹝先生﹞冠帶出,見客,拜受書禮於門內。”《紅樓夢》第六二回:“ 寳玉 清晨起來,梳洗已畢,便冠帶了。”
(3).指裝束,打扮。《秦併六國平話》卷中:“ 楚 陣 韓員 打扮虎皮磕碯……此人如何這般冠帶?名呼做 殺虎壯士 。”
(4).本指服制,引申為禮儀、教化。《韓非子·有度》:“兵四布於天下,威行於冠帶之國。” 宋 洪邁 《容齋四筆·饒州風俗》:“ 宋 受天命,然後七 閩 、二 浙 與 江 之西東,冠帶詩書,翕然大肆。” 楊玉如 《辛亥革命先著記》第五章引《宣布滿清皇室罪狀檄》:“山河依舊,先人之廬墓可親;冠帶奚存,九世之讎讎宜復。”
(5).謂使習禮儀。《舊唐書·玄宗紀下》:“膜拜丹墀之下,夷歌立仗之前,可謂冠帶百蠻,車書萬里。” 明 張居正 《擬唐回鶻率眾內附賀表》:“冠帶 月支 ,旅應騶牙之瑞,梯航日出,鹹輸象齒之珍。”
(6).比喻封爵,官職。《戰國策·魏策四》:“且夫 魏 一萬乘之國,稱東藩,受冠帶,祠春秋者,以為 秦 之強足以為與也。”《明史·唐胄傳》:“遇赦復冠帶,卒。”
(7).指官吏、士紳。《文選·張衡<西京賦>》:“冠帶交錯,方轅接軫。” 薛綜 註:“冠帶,猶搢紳,謂吏人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涉務》:“ 晉朝 南渡,優借士族;故江南冠帶,有才幹者,擢為令僕已下尚書郎中書舍人已上,典掌機要。” 宋 葉適 《北村記》:“相為市者,皆魚蝦之友,菱芡之朋,而冠帶車馬之來絶矣。” 明 張煌言 《祭延平王文》:“中原冠帶,夾道壺漿。”
(8).指男子。 清 吳熾昌 《客窗閒話初集·雙縊廟》:“盈盈弱女,僭稱冠帶之雄。渺渺丈夫,反襲裙釵之飾。”
人間
指整個人類社會;世間
要留清白在人間。——明· 于謙《石灰吟》詩
人間四月芳菲盡。——宋· 沈括《夢溪筆談》
歲節
(1).年節。《後漢書·張酺傳》:“﹝ 酺 父﹞嘗來候 酺 ,適會歲節,公卿罷朝,俱詣 酺 府奉酒上壽。”《宋書·謝方明傳》:“從兄 混 有重名,唯歲節朝宗而已。”《剪燈新話·秋香亭記》:“每歲節伏臘,僅以兄妹禮見於中堂而已。”
(2).歲月。 宋 朱淑貞 《舟行即事》詩之七:“歲節將殘惱悶懷,庭闈獻壽阻傳盃。”
陳藻名句,首正有感二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