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杜淹的《寄贈齊公》
全文:
冠蓋游梁日,詩書問志年。
佩蘭長坂上,攀桂小山前。
結交澹若水,履道直如弦。
此歡終未極,於茲獨播遷。
赭衣登蜀道,白首別秦川。
淚隨溝水逝,心逐曉旌懸。
去去逾千里,悠悠隔九天。
郊野間長薄,城闕隱凝煙。
關門共月對,山路與雲連。
此時寸心裡,難用尺書傳。
第三十一卷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赭衣
(1).古代囚衣。因以赤土染成赭色,故稱。《荀子·正論》:“殺,赭衣而不純。” 楊倞 註:“以赤土染衣,故曰赭衣……殺之,所以異於常人之服也。”《史記·田叔列傳》:“唯 孟舒 、 田叔 等十餘人赭衣自髡鉗,稱王家奴,隨 趙王敖 至 長安 。” 明 謝肇淛 《五雜俎·人部四》:“緑其巾以示辱,蓋古赭衣之意。” 清 宋琬 《詔獄行》:“白骨交撐裹赭衣,殘骸誰敢收黃土?”
(2).指囚犯,罪人。 漢 賈山 《至言》:“赭衣半道,羣盜滿山。”《梁書·武帝紀中》:“若悉加正*法,則赭衣塞路。” 宋 文天祥 《七月二日大雨歌》:“赭衣無容足,南房並北房。” 清 丁澎 《風霾行》:“ 秦 時赭衣常塞路,日蝕星移失恆度。”
蜀道
蜀 中的道路。亦泛指 蜀 地。 唐 李白 《蜀道難》詩:“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 道之難難於上青天!” 唐 溫庭筠 《過華清宮二十二韻》:“早梅悲 蜀 道,高樹隔 昭 丘。”《隸續·漢建平郫縣碑》 宋 洪适 釋:“右《建平郫縣碑》二十九字。 建平 者, 哀帝 之紀年,其五年已改為 元壽 矣……殆 蜀 道未知改元爾。”《三國演義》第六十回:“ 修 謂 松 曰:‘ 蜀 道崎嶇,遠來勞苦。’” 陳毅 《詠三峽》:“ 蜀 道真如天, 江 行萬山間。”
白首
(1).猶白髮。表示年老。《史記·范雎蔡澤列傳論》:“ 范雎 、 蔡澤 世所謂一切辯士,然游説諸侯至白首無所遇者,非計策之拙,所為説力少也。” 前蜀 韋莊 《與東吳生相遇》詩:“十年身事各如萍,白首相逢淚滿纓。” 元 錢應庚 《春草碧·次韻酬復孺》詞:“西園長記前游,乘興重來看蘭藥。白首友於情,同憂樂。” 明 馮惟敏 《不伏老》第三折:“青春易邁,白首無成。獨坐無聊,老懷難遣。” 清 吳敬梓 《移家賦》:“羨白首之詞臣,久赤墀之記注。”
(2).謂男女相愛誓願白頭偕老。 宋 陳師道 《送內》詩:“三歲不可道,白首以為期。” 明 何景明 《送崔氏》詩:“深言匪曲衷,白首為所誤。”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青蛙神》:“妾向以君儇薄,未必遂能相白首。” 巴金 《春天裡的秋天》十:“純潔的初戀,信託的心,白首的約,不辭的別。”
秦川
古地區名。泛指今 陝西 、 甘肅 的 秦嶺 以北平原地帶。因 春秋 、 戰國 時地屬 秦國 而得名。《三國志·蜀志·諸葛亮傳》:“天下有變,則命一上將將 荊州 之軍以向 宛 洛 ,將軍身率 益州 之眾出於 秦川 ,百姓孰敢不簞食壺漿以迎將軍者乎?” 南朝 陳 徐陵 《關山月》詩之一:“關山三五月,客子憶 秦川 。”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一:“芳草茸茸去路遙,八百里地 秦川 春色早,花木秀芳郊。” 王老九 《張老漢賣餘糧》:“要把咱的窮根斬,將來鐵牛翻 秦川 。”
杜淹名句,寄贈齊公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