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兒漢兒俱動色,路傍觀者為悲辛

劉克莊蘇李泣別圖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劉克莊的《蘇李泣別圖》

全文:
風雲慘恓,草樹枯死。
笳鳴馬嘶,弦驚鶻起。
熟看境色非人間,祁連山下想如此。
手持尊酒別故人,此生再面真無因。
胡兒漢兒俱動色,路傍觀者為悲辛
歸來暗灑茂陵淚,子孟少叔方用事。
白頭屬國冷如冰,空使穹廬嘆忠義。
茫茫事往賴畫存,每愁歲久縑素昏。

劉克莊詩詞大全

名句書法欣賞

劉克莊胡兒漢兒俱動色,路傍觀者為悲辛書法作品欣賞
胡兒漢兒俱動色,路傍觀者為悲辛書法作品

參考注釋

胡兒

(1).指胡人。多用為蔑稱。《漢書·金日磾傳》:“﹝ 日磾 既親近,﹞貴戚多竊怨,曰:‘陛下妄得一胡兒,反貴重之。’” 唐 李頎 《古從軍行》:“胡雁哀鳴夜夜飛,胡兒眼淚雙雙落。” 五代 江為 《塞下曲》:“胡兒移帳寒笳絶,雪路時聞探馬歸。” 宋 陸游 《聞武均報已復西京》詩:“胡兒敢作千年計,天意寧知一日回。” 明 王世貞 《將軍行》:“碧眼雙胡兒,慣騎 大宛 駒。” 太平天囯 用為對 清 朝統治者的蔑稱。《太平天囯詩歌選·天兵天將猛似虎》:“ 天京 天兵威似猛虎, 漢口 胡兒敗若寒鷄。”

(2). 清 末 民 初泛用為對外國人的蔑稱。 黃鈞 《新年感事》詩之一:“試看歌舞歡騰地,又見胡兒策馬來。” 于右任 《戰爭的孤兒》詩之二:“東村屋煨盡,西郊人逃亡;吾父擊胡兒,何時死戰場?”

(3).指胡人的兒童。 唐 高適 《營州歌》:“虜酒千鐘不醉人,胡兒十歲能騎馬。” 唐 李益 《登夏州城觀送行人賦得六州胡兒歌》:“六州胡兒六蕃語,十歲騎羊逐沙鼠。”

(4).果核。 元 張國賓 《薛仁貴》第三折:“你道不曾摘棗兒,口裡胡兒那裡來?”

漢兒

(1).我國古代少數民族對 漢 人的稱呼。《樂府詩集·橫吹曲辭五·折楊柳歌辭》:“我是虜家兒,不解 漢 兒歌。” 明 陳沂 《詢芻錄·漢子》:“ 漢 自 武帝 征伐 匈奴 ,二十餘年。馬畜孕重墮殰罷極,聞 漢 兵莫不畏者,稱之為 漢 兒。” 清 昭槤 《嘯亭雜錄·阿里瑪》:“ 阿 曰:‘死則死耳,余 滿洲 人,終不使 漢 兒見之,誅於門內可也。’”

(2).猶言男子漢。 宋 文瑩 《續湘山野錄》:“陛下大謁之日,還作漢兒拜邪?女兒拜邪?”

(3).指養子不閹的內侍。 清 褚人穫 《堅瓠三集·單于問家世詞》:“ 蘇東坡 《送子由使契丹》詩末句云:‘單于若問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用 唐 李揆 事也。 紹興 中, 曹功顯 勛 使 金國 ,好事者戲作小詞,其後闋曰:‘單于若問君家世,説與教知,便是紅窗迥底兒。’謂 功顯 之父 元寵 ,昔以此曲著名也。後大璫 張去為 之子 安世 ,以閤門宣贊為副使,或改其語曰:‘便是中朝一漢兒。’蓋京師人謂內侍養子不閹者為漢兒也。”

動色

(1).謂臉上顯出受感動的表情。《後漢書·班彪傳》:“君臣動色,左右相趨。” 唐 杜甫 《戲為韋偃雙松圖歌》:“絶筆長風起纖末,滿堂動色嗟神妙。”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尹閣學》:“公夙知其弊,故上疏詳之, 純皇帝 為之動色。”

(2).謂景色變化。 唐 李邕 《春賦》:“千巖為之動色,萬壑為之流波。”

傍觀

(1).在近旁觀看。《史記·滑稽列傳》:“凡投三弟子。 西門豹 曰:‘巫嫗弟子是女子也,不能白事,煩三老為入白之。’復投三老 河 中。 西門豹 簪筆磬折,嚮 河 立待良久。長老、吏傍觀者皆驚恐。”

(2).指局外人從旁觀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風操》:“昔 劉文饒 不忍,駡奴為畜產。今世愚人遂以相戲,或有指名為豚犢者。有識傍觀,猶欲掩耳,況當之者乎!”《舊唐書·元行沖傳》:“當局稱迷,傍觀見審,累朝銓定,故是周詳,何所為疑,不為申列?”

悲辛

悲痛辛酸

劉克莊名句,蘇李泣別圖名句

詩詞推薦

胡兒漢兒俱動色,路傍觀者為悲辛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