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梅堯臣的《依韻和王景彝學士紫宸仲冬早謁》
全文:
朝開閶闔九重深,望拜珠旒照玉簪。
霜氣稍回龍陛峻,日光微轉鳳樓陰。
庭中細仗穿旗腳,案外薰爐對殿心。
我預千官少裨補,欲將歌頌播堯音。
參考注釋
細仗
儀仗名。古時皇帝出巡或朝會時所用。 南北朝 時, 齊 梁 循 宋 之制,侍衛有細仗; 北齊 循 後魏 之儀,宮衛有細仗隊。 唐 宋 因 南北朝 之舊,制度尤為詳備。《宋書·卜天與傳》:“﹝ 元嘉 ﹞二十九年以為廣威將軍,領左細仗兼帶營祿。”《南齊書·曹虎傳》:“上受禪,增邑為四百戶、直閤將軍領細仗主。”《新唐書·儀衛志上》:“次朱雀隊……次引駕十二重,重二人,皆騎,帶橫刀。自皮軒車後,屬於細仗前,矟、弓箭相間。” 宋 梅堯臣 《和景彝紫宸早謁》:“庭中細仗穿旗腳,案外薰爐對殿心。”《宋史·儀衛志一》:“ 宋 初,因 唐 、 五代 之舊,講究修葺,尤為詳備。其殿庭之儀,則有黃麾大仗、黃麾半仗、黃麾角仗、黃麾細仗……凡發冊受寶,則設細仗。”
旗腳
亦作“旂腳”。猶旗尾。 宋 梅堯臣 《龍女祠祈順風》詩:“龍母龍相依,風雲隨所變。舟人請予往,出廟旗腳轉。” 宋 蘇軾 《泗州僧伽塔》詩:“我昔南行舟繫 汴 ,逆風三日沙吹面。舟人共勸禱靈塔,香火未收旂腳轉。” 宋 葉適 《後端午行》:“一村一船徧一鄉,處處旗腳爭飛揚。”
薰爐
亦作“ 薰鑪 ”。用於薰香等的爐子。 南朝 宋 謝惠連 《雪賦》:“燎薰鑪兮炳明燭。” 唐 楊炯 《和崔司空傷姬》:“粉匣棲餘淚,薰爐減舊煙。” 清 唐孫華 《春日感懷次張蒿園韻》:“薰爐自剪 粵 香烘,勝賞難期四美同。” 李劼人 《死水微瀾》第五部分八:“但一般古董家卻說這一隻獨角羊原本是 南宋 朝宮中的薰爐,在 康熙 年間,被 四川 遂寧 張鵬翮 大學士從 北京 琉璃廠 買得,後來帶回 成都 ,施與 青羊宮 的。”
梅堯臣名句,依韻和王景彝學士紫宸仲冬早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