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寄題岫雲寺壁》
全文:
昨歲游招提,首春日明發。
登頓搴蘿煙,徘徊倚石發。
穀神呈色相,山僧供筍蕨。
坐彼雲外樓,遠興浩無竭。
是時花事未,新草漸薰馞。
松籟奏颯沓,嶺雲時出沒。
謂當九夏炎,嘉蔭應滿樾。
因之暢吟懷,勝賞更清絕。
自我別淨地,寒暑倏兩越。
盾日正堪畏,說霖尚遲浡。
彭怒鳴終風,龜紋裂原垡。
逭暑應無地,閔雨常竟月。
乃知玉食人,不如飽粗糲。
後樂不多見,先憂曷有歇。
遙憶僧眠起,煨芋燒榾柮。
休夏茲其時,安禪面崒屼。
題詩寄岫雲,身在岫雲窟。
攬結林巒幽,渟注石泉活。
更呼潭底龍,一雨消炎暍。
設分賓主見,是謂話兩橛。
參考注釋
九夏
(1).古樂名。《周禮·春官·鍾師》:“鍾師掌金奏。凡樂事以鐘鼓奏九夏:《王夏》、《肆夏》、《昭夏》、《納夏》、《章夏》、《齊夏》、《族夏》、《裓夏》、《驁夏》。” 鄭玄 註:“九夏皆詩篇名,頌之族類也。此歌之大者,載在樂章,樂崩亦從而亡。”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九夏樂章》:“九夏皆門庭之樂也。《周禮·大司樂》:‘王出入則令奏《王夏》;屍出入則令奏《肆夏》;牲出入則令奏《昭夏》。’出入,謂出門入門也。”《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祀九宮貴神樂章》:“金奏九夏,圭陳八薌。”
(2).夏季,夏天。 晉 陶潛 《榮木》詩序:“日月推遷,已復九夏。” 唐 太宗 《賦得夏首啟節》:“北闕三春晚,南榮九夏初。” 清 李漁 《閒情偶寄·頤養·行樂》:“九夏則神耗氣索,力難支體。”
(3).九州華夏。 蔡東藩 許廑父 《民國通俗演義》第六回:“前因民軍起事,各省回響,九夏沸騰。”
乾隆名句,寄題岫雲寺壁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