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膻腥雜夷夏,淮北城壘生莓苔

朱槔用東坡武昌寒溪韻三篇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朱槔的《用東坡武昌寒溪韻三篇》

全文:
漫郎古邑埋蒿萊,五柳合抱何人栽。
浯溪未作天寶頌,爽氣已壓南昌梅。
蘇公鄧公先後到,一時玉立高嵬嵬。
扁舟載酒渡江水,千山軟翠昏樓台。
窪尊抔飲追太古,雲荒石老無紛埃。
歸來玉署念赤避,側身西望銀濤堆。
英辭傑句相震發,尚記野鳥窺空罍。
只今卻數未百載,蟲篆想見留岩隈。
中原膻腥雜夷夏,淮北城壘生莓苔
公乎天與濟世具,曷不手引梟鸞開。
空遺筆力配元祐,頓覺紙上千軍摧。
禁中頗牧知在即,號令前日頒風雷。
丹青元向大羽出,貂蟬要兜鍪來。
數公文字雖勝絕,莫使變作離騷哀。

朱槔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中原

(1) 指黃河中下游地區

北定中原。——諸葛亮《出師表》

北虜僭盜中原。——南朝梁· 丘遲《與陳伯之書》

(2) 平原;原野

膻腥

(1).葷腥。亦指魚肉類食物。 唐 高適 《送郭處士往萊蕪兼寄苟山人》詩:“身上未曾染名利,口中猶未知膻腥。” 唐 李紳 《過荊門》詩:“陰森鬼廟當郵亭,雞豚日宰聞膻腥。”

(2).舊時對北方少數民族的風習或其所建立的政權等的蔑稱。 明 梁伯龍 《擬出塞》曲:“音書難倩。況萬里膻腥,更誰訪紅顏薄命?”

夷夏

(1).夷狄與華夏的並稱。古代常以指 中國 境內的各族人民。《周書·於翼傳》:“ 翼 又推誠布信,事存寬簡,夷夏感悅,比之大小 馮君 焉。” 唐 劉禹錫 《賀赦表》:“用含弘光大之澤,副夷夏會同之心。” 明 徐渭 《初入京瞻宮闕》詩:“域中夷夏極,天上帝王家。”

(2).指少數民族地區與內地。 唐 王勃 《滕王閣序》:“臺隍枕夷夏之交,賓主盡東南之美。”

淮北

(1) 指淮河以北的地區,特指安徽的北部

(2) 安徽省地級市。位於安徽北部,面積2725平方公里,人口133萬,其中市區人口43萬。淮北煤田為中國主要煤炭基地之一

城壘

城池營壘。 漢 桓寬 《鹽鐵論·繇役》:“自古明王不能無征伐而服不義,不能無城壘而御強*暴也。” 前蜀 韋莊 《過內黃縣》詩:“雲中粉堞新城壘,店後荒郊舊戰場。”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異三·煞風景》:“目擊煞風景者四事……一 金山 築城壘。”

莓苔

青苔。 晉 孫綽 《游天台山賦》:“踐莓苔之滑石,搏壁立之翠屏。” 宋 蘇舜欽 《寄守堅覺初二僧》詩:“松下莓苔石,何年重訪尋。” 明 李瀚 《光孝寺訪唐佛》詩:“一徑莓苔寒瑟瑟,千年燈火坐蕭蕭。”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四)》:“正如通過密葉投射在莓苔上面的月光,只看見點點的碎影。”

朱槔名句,用東坡武昌寒溪韻三篇名句

詩詞推薦

  • 江南總督尹繼善奏報下河有收詩以志慰

    乾隆清代〕下河如釜底,十歲九遇澇。眾壑之所歸,蒿目愧疏導。昔亦堅閉壩,霖小頗收效。異漲乃僨事,上下胥災告。後人
  • 再用前韻趣歸

    周行己宋代〕故鄉何處海東頭,地盡東南最勝州。水陸歸程幾百驛,風塵回首恰三秋。無才北使能降敵,決意東歸已辦舟。去國
  • 岸次見梅花不果折

    劉摯宋代〕武昌江口見江梅,紫萼瑤芳取次開。窮臘雪寒新霽後,滿枝春色為誰來。坐嗟隴首無人寄,莫使城樓有角哀。猶喜
  • 破榴

    施樞宋代〕峰殼盈盈萬顆珠,潤於瑪瑙浸冰壺。吟心先自清如水,嚼了寒霜骨更臞。
    中原膻腥雜夷夏,淮北城壘生莓苔 詩詞名句
  • 儀坤廟樂章

    員半千唐代〕孝享雲畢,維徹有章。雲感玄羽,風淒素商。瞻望神座,祗戀匪遑。禮終樂闋,肅雍鏘鏘。
  • 景陽井

    馬之純宋代〕應說兵來且莫降,急尋宮井共深藏。側身待作凌波步,仰首還成半面妝。已分葬埋依古甃,可憐牽挽出銀床。至今
  • 蘭花

    潘牥宋代〕聞說吾家又一種,移來遠自劍津灣。葉如壯士衝冠發,花帶癯仙辟穀顏。行輩合推梅以上,交遊多在菊之間。平生
  • 浣溪沙(柳)

    曹冠宋代〕翠帶千條蘸碧流。多情不解系行舟。章台惜別恨悠悠。濕雨傷春眉黛斂,倚風無力舞腰柔。絲絲煙縷織離愁。
    中原膻腥雜夷夏,淮北城壘生莓苔 詩詞名句
  • 和況之

    韓維宋代〕湖上和風艷翠漪,柳枝搖動草芽齊。珍禽彩翼嬉晴日,游女紅裙上大堤。新試畫船浮鷁首,卻慚美盎乏駝蹄。喜君
  • 雙林大士宋代〕渡河須用筏,到岸不須船。人法俱名執,悟理詎勞詮。中流仍被溺,誰論在兩邊。有無如取一,即被汗心田。
    中原膻腥雜夷夏,淮北城壘生莓苔 詩詞名句
中原膻腥雜夷夏,淮北城壘生莓苔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