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蘿鬱勃樹旌纛,水泉丁東鳴佩環

郭明復大人按部過雲安下岩留小詩命同賦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郭明復的《大人按部過雲安下岩留小詩命同賦》

全文:
道人昔日來開山,山鬼悔泣門不關。
一時梵宇借岩麓,千載絕景歸人間。
松蘿鬱勃樹旌纛,水泉丁東鳴佩環
兩蘇寂寞涪翁死,杖屨誰與同躋攀。

郭明復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松蘿

亦作“ 松羅 ”。1.即女蘿。地衣門植物。體呈絲狀,直立或懸垂,灰白或灰綠色,基部多附著在松樹或別的樹的樹皮上,少數生於石上。可入藥,有祛寒退熱的作用。《詩·小雅·頍弁》“蔦與女蘿,施於松上” 毛 傳:“女蘿、兔絲,松蘿也。” 唐 黃滔 《敷水盧校書》詩:“宅帶松蘿僻,日唯猿鳥親。”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木四·松蘿》:“松蘿能平肝邪、去寒熱,同瓜蒂諸藥則能吐痰。”

(2).借指山林。 唐 王維 《別輞川別業》詩:“依遲動車馬,惆悵出松羅。” 唐 孟郊 《擢第後東歸書懷》詩:“松蘿雖可居,青紫終當拾。” 宋 蘇軾 《杜處士傳》:“古人有三聘而起松蘿者,迫實用也。”

(3).茶名。因產於 安徽省 歙縣 松蘿山 ,故名。 明 許次紓 《茶疏·產茶》:“若 歙 之松羅, 吳 之虎邱, 錢唐 之龍井,香氣穰郁,並可雁行。”

鬱勃

(1).鬱結壅塞。《周禮·春官·典同》“弇聲鬱” 漢 鄭玄 註:“弇則聲鬱勃不出也。” 清 黃景仁 《聞龔愛督從河南歸》詩:“知君懷古意鬱勃,乃使 黃河 一綫盤君胸。” 錢鍾書 《圍城》八:“ 鴻漸 鬱勃得心情象關在黑屋裡的野獸,把牆壁狠命的撞、抓、打,但找不著出路。”

(2).形容氣勢旺盛或充滿生機。《鬼谷子·權篇》“怒者妄動而不治也” 南朝 梁 陶弘景 註:“怒者鬱勃,故妄動而言不治也。” 明 許承欽 《夏仲自正覺寺游佛峪》詩:“龍神氣鬱勃,勢欲呼雷風。” 魯迅 《墳·摩羅詩力說》:“精神鬱勃,莫可制抑。”

(3).茂盛,繁盛。 漢 應瑒 《楊柳賦》:“攄豐節而廣布,紛鬱勃以敷陽。” 明 黃密 《豐城安汊看梅同徐時浚》詩:“叢竹鬱勃深,村樓列舊畚。”

(4).形容迴旋貌。 唐 顏真卿 《魏夫人仙壇碑》:“每至忌辰,則風雨鬱勃,直入室內, 玄室 聞而駭之。”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三》:“晨起,濃雲猶鬱勃,惟東方已開。” 清 冒襄 《影梅庵憶語》卷一:“灰上隔砂選香蒸之,歷半夜,一香凝然,不焦不竭,鬱勃氤氳。”

樹旌

樹立旌旗。《周禮·天官·掌舍》“設旌門” 漢 鄭玄 註:“若食息,張帷為宮,則樹旌以表門。”

水泉

(1).河流與泉流。《禮記·月令》:“﹝孟冬之月﹞乃命水虞漁師收水泉池澤之賦。”《呂氏春秋·圜道》:“水泉東流,日夜不休。” 明 徐光啟 《農政全書》卷十三:“ 蘇州 之地,北枕 長江 ,東表溟海,而水泉之勢,則與 江 平,故曰 平江郡 。”

(2).特指泉流、泉水。《漢書·翼奉傳》:“山崩地裂,水泉湧出。” 宋 蘇轍 《寄濟南守李公擇》詩:“山窮水泉見,發越遍溪谷。”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中國新文學大系>小說二集序》:“一滴水泉可以作江河之始流,一片樹葉之飄動可以兆暴風之將來。”

丁東

(1).象聲詞。 唐 溫庭筠 《織錦詞》:“丁東細漏侵瓊瑟,影轉高梧月初出。”《老殘遊記》第十回:“鈴聲已止,箜篌丁東斷續,與角聲相和,如狂風吹沙,屋瓦欲震。” 郭沫若 《丁東草》:“我思慕著丁東--可是並不是那環佩的丁東,鐵馬的丁東,而是清冽的泉水滴下深邃的井裡的那種丁東。”

(2).癟塌貌。 清 褚人穫 《堅瓠補集·嘲齆鼻》:“雖是五官畢具,可憐鼻不通風。印堂底下癟丁東,五味馨香難哄。”

鳴佩

亦作“ 鳴珮 ”。1.佩玉。《文選·謝朓<直中書省>詩》:“茲言翔鳳池,鳴珮多清潔。” 李周翰 註:“鳴珮,所佩玉也。”

(2).比喻出仕。 明 唐順之 《贈袁御醫芳洲》詩:“鳴佩偶隨供奉侶,下簾長對道家言。”參見“ 鳴玉 ”。

見“ 鳴佩 ”。

郭明復名句,大人按部過雲安下岩留小詩命同賦名句

詩詞推薦

松蘿鬱勃樹旌纛,水泉丁東鳴佩環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