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方回的《送康彥博文夫吉州教長句二十韻》
全文:
廟廊謁賢飯吐哺,留子翰林不肯住。
閻公大學今儒宗,邀子同宿玉堂霧。
曰我天南有嚴親,滫瀡旨甘奉朝暮。
得一泮永廣文官,匹馬扁舟遂南渡。
未愛紅藥當階翻,但憶芝山攜酒句。
江東自鄱溯江西,郡曰青原洲白鷺。
歐陽文逮周益公,誠齋詩傳楊長孺。
比戶弦誦家書燈,子往為師異瓜戍。
人才爐冶入老手,鏌鋣干將由我鑄。
即今場屋已無用,五言省題八韻賦。
人心天理不可磨,秉彝物則常如故。
五天竺國身出神,三蓬萊山臂生羽。
緇黃引之入迷途,殘魄零魂應悔誤。
昌黎原道孟七篇,除蚘剔魚蠹。
子當以此據皋比,正正邪邪明舉錯。
本根樹立謹心術,節目設張行法度。
子曾精讀萬卷書,子又遠遊萬里路。
諸生北面孰不服,窮理盡性擺傳注。
天民先覺敢自許,作成後進定無數。
名句書法欣賞
參考注釋
本根
(1).草木的根乾。《左傳·隱公六年》:“見惡如農夫之務去草焉:芟夷藴崇之,絶其本根,勿使能殖。” 宋 李綱 《論用兵》:“以多勝敵者,必將以殄滅為期,而不再舉,其機在多。譬猶拔大木之本根,非眾其力則不可。” 清 邵曾訓 《蠶婦吟》:“種桑亦愛枝葉多,空抱本根奈爾何。”
(2).根本。指事物的最重要部分。《莊子·知北游》:“惛然若亡而存,油然不形而神,萬物畜而不知,此之謂本根。” 成玄英 疏:“亭毒羣生,畜養萬物,而玄功潛被,日用不知,此之真力,是至道一根本也。” 宋 司馬光 《贈邵興宗》詩:“君子固無愧,立身明本根。” 明 李東陽 《祁陽縣學重修記》:“其弊也,則修節目而棄本根。”
(3).根基,基礎。《晉書·劉頌傳》:“借令愚劣之嗣,蒙先哲之遺緒,得中賢之佐,而樹國本根不深,無乾輔之固,則所謂任臣者化而為重臣矣。”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久食其賜,信乃彌堅,漸而奉為圭臬,視若一切存在之本根。”
(4).指基地。 宋 陸游 《山南行》:“會看金鼓從天下,卻用 關中 作本根。”《宣和遺事》後集:“神京者, 太祖 、 太宗 一統之本根。”
(5).本原,初始。《北齊書·杜弼傳》:“竊惟《道》《德》二經,闡明幽極,旨冥動寂……實眾流之江海,乃羣藝之本根。” 唐 韓愈 《論淮西事宜狀》:“原其本根,皆是國家百姓,進退皆死,誠可閔傷。” 宋 陳亮 《普明寺長生谷記》:“及至後世,於民之中又有為釋老之徒者,壞形惡服,不耕不蠶,以自枯槁于山林,而求識其所謂心性之本根者。”
(6).指最初的。 漢 王充 《論衡·正說》:“説《論語》者,但知以剝解之問,以纖維之難,不知存問本根篇數章目。”
(7).根由,根源。《漢書·張耳陳餘傳》:“具道本根所以,王不知狀。” 宋 范仲淹 《潤州謝上表》:“議治亂之本根,求治亂之故事。” 章炳麟 《四惑論》:“法律本浮棲之物,無可索其本根,類如是矣。”
(8).喻指帝室。《漢書·諸侯王表序》:“內亡骨肉本根之輔,外亡尺土藩翼之衛。”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宗藩·二邵王建白》:“天下將謂主上薄於本根,非親親盛節。”
(9).喻指家鄉,故土。 明 劉基 《題解於伯機杜工部詩後》詩:“我今亦飄泊,不得歸本根。”
樹立
建立
樹立遠大的理想
心術
(1)
(2) 心思
那人心術不正
(3) 主意,計策
頗有心術的指揮官
為害大於心術。——清· 劉開《問說》
節目
(1) 文藝演出或電台、電視台播送的項目
(2) 情節
大關節目
(3) 事項
(4) 樹木枝幹相接的地方和紋理糾結不順的地方
設張
設定;張設。 漢 李尤 《門銘》:“門之設張,為宅表會,納善閉邪,擊柝防害。” 漢 陳琳 《檄吳將校部曲文》:“不知天網設張,以在綱目,爨鑊之魚,期於消爛也。” 宋 王安石 《上田正言書》之二:“所當設張之具,猶若闕然。”
行法
(1).按法行事。《禮記·曲禮上》:“班朝治軍,蒞官行法,非禮威嚴不行。”《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君於 顛頡 之貴重如彼甚也,而君猶行法焉,況於我則何有矣?”《史記·酷吏列傳》:“是時民朴,畏罪自重,而 都 ( 郅都 )獨先嚴酷,致行法不避貴戚,列侯宗室見 都 ,側目而視。” 宋 章炳文 《搜神秘覽》卷一:“ 旻 ( 王旻 )悲泣言曰:‘死只死矣,但 孝先 ( 費孝先 )所言,終無驗耳。’左右以是語上達,翌日,郡守命,未得行法。”
(2).做法。《兒女英雄傳》第二回:“小的正要回老爺:這下月便是河臺的正壽,可不知老爺打算怎么樣個行法?”
(3).謂書法中行書的字法筆勢。《宣和書譜·李邕》:“ 邕 初學,變 右軍 行法,頓剉起伏,既得其妙,復乃擺脫舊習,筆力一新。”
(4).指行政權。 梁啓超 《樂利主義泰斗邊沁之學說·邊沁之政法*論》:“立法、行法、司法三權鼎立之説,自 希臘 之 亞里士多德 既已論及,至 孟德斯鳩 而大倡之, 美國 獨立,採其學理著諸憲法,於是諸國靡然效之,此義幾成金科玉律矣。”
方回名句,送康彥博文夫吉州教長句二十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