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氏王頭飲器歌和楊鐵厓

作者:李費 朝代:明代

月氏王頭飲器歌和楊鐵厓原文

太白入月月欲頹,胡風吹度白龍堆。
血函模糊截仇首,半腕刳作玻璃杯。
目眥生紅酒微纈,戎王胸堂沃焦熱。
青氈帳下唱胡歌,三十六國皆膽裂。
金篦攪紅紅欲凝,腦中猶作銅龍聲。
千年古恨恨未平,怨魄飛作精衛精。
君不見漆身復仇仇未復,地下義人吞炭哭。

詩詞問答

問:月氏王頭飲器歌和楊鐵厓的作者是誰?答:李費
問:月氏王頭飲器歌和楊鐵厓寫於哪個朝代?答:明代
問:李費的名句有哪些?答:李費名句大全

參考注釋

太白

(1) 星名,即金星,又稱“長庚”、“啟明”

察日行以處位太白。——《史記·天官書》

(2) 山名,位於陝西省眉縣東南

西當太白有鳥道,可以橫絕 峨眉巔。—— 李白《蜀道難》

(3) 經穴名。出《靈樞·本輸》。屬足太陰脾經。輸(原)穴。位於足內側緣,當第一跖骨小頭後下方凹陷處。主治胃痛,腹脹,吐瀉,痢疾等。直刺0.5—1寸。灸 3—5分鐘

入月

(1).指女子月經來潮。 唐 王建 《宮詞》之四六:“密奏君王知入月,喚人相伴洗裙裾。” 南唐 張泌 《妝樓記·紅潮》:“紅潮,謂桃花癸水也,又名入月。”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人部·婦人月水》:“女人入月,惡液腥穢,故君子遠之。”

(2).指婦女孕期足月。 宋 吳自牧 《夢粱錄·育子》:“ 杭 城人家育子,如孕婦入月期將屆,外舅姑家以銀盆或彩盆,盛粟稈一束,上以錦或紙蓋之……送至壻家,名‘催生禮’。”

(3).靠近月亮。 唐 李白 《胡無人》詩:“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語資》:“ 李白 名播海內……及 祿山 反,製《胡無人》,言‘太白入月敵可摧’。及 祿山 死,太白蝕月。”

胡風

北風。 漢 蔡琰 《悲憤詩》:“處所多霜雪,胡風春夏起。” 南朝 宋 顏延之 《陽給事誄》:“朔馬東騖,胡風南埃。” 南朝 宋 鮑照 《學劉公幹體》詩之三:“胡風吹朔雪,千里渡 龍山 。” 唐 孟郊 《長安道》詩:“胡風激 秦 樹,賤子風中泣。”

白龍堆

沙漠名。在 新疆 天山 南路。簡稱 龍堆 。《漢書·匈奴傳下》:“豈為 康居 、 烏孫 能踰 白龍堆 而寇西邊哉,乃以制 匈奴 也。” 顏師古 注引 孟康 曰:“ 龍堆 形如土龍身,無頭有尾,高大者二三丈,埤者丈餘,皆東北向,相似也。在 西域 中。” 唐 溫庭筠 《塞寒行》:“一點黃塵起雁喧, 白龍堆 下千蹄馬。” 清 趙翼 《南苑大閱恭紀》詩:“特許遠夷觀壁上,威聲早過 白龍堆 。”

模糊

(1) 輪廓模糊不清

模糊人影

(2) 強調難以辨認

字跡已經模糊了

仇首

即 仇由 。《戰國策·西周策》:“昔 智伯 欲伐 厹由 ” 漢 高誘 註:“ 厹由 , 狄 國,或作 仇首 。”

玻璃

指天然水晶石之類,有各種顏色。現在指一種人工製造的質地硬而脆的透明物體

目眥

眼眶

目眥盡裂。——《史記·項羽本紀》

沃焦

(1).亦作“ 沃燋 ”。古代傳說中東海南部的大石山。《文選·郭璞<江賦>》:“出 信陽 而長邁,淙 大壑 與 沃焦 。” 李善 注引《玄中記》:“天下之大者,東海之 沃焦 焉,水灌之而不已。 沃焦 ,山名也,在東海南方三萬里。”《文選·嵇康<養生論>》“或益之以畎澮,而泄之以 尾閭 ” 李善 注引 晉 司馬彪 曰:“一名 沃燋 ……在 扶桑 之東,有一石,方圓四萬里,厚四萬里,海水注者無不燋盡,故名 沃燋 。”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歸心》:“ 沃焦 之石,何氣所然。” 清 鄧旭 《錢塘看潮》詩:“伊昔惟聞東流之水無盡期, 沃焦 澒洞為漏巵。”

(2).古代傳說中的異人。 晉 張華 《博物志》卷二:“東方有 螗螂 、 沃焦 。”

青氈

亦作“ 青氈 ”。 1.青色毛毯。 三國 魏 曹操 《與太尉楊彪書》:“今贈足下錦裘二領……青氊牀褥三具。” 唐 白居易 《偶眠》詩:“妻教卸烏帽,婢與展青氊。” 唐 於鵠 《過凌霄洞天謁張先生祠》詩:“醉臥枕敧樹,寒坐展青氈。” 艾蕪 《回家》:“緑色的藤葉就像一大張青氈似的鋪在地上。”

(2).指青氈製品。如帳篷、帽冠等物。 宋 陸游 《漢宮春·初自南鄭來成都作》詞:“吹笳暮歸,野帳雪壓青氈。” 清 查慎行 《雪中戴青氈大帽上顧見大笑口占紀之》:“大於暖耳覆雙肩,冰雪騎驢二十年。今日重蒙天一笑,白頭還戀舊青氊。”

(3).見“ 青氈故物 ”。

(4).指清寒貧困者。亦指清寒貧困的生活。 宋 王禹偁 《求致仕第一表》:“豈期陛下軫念青氊,重升黃閣。” 明 徐復祚 《投梭記·閨敘》:“卑人緑螘一生,青氈半世。志存丘壑,夢斷巖廊。” 清 曹寅 《西軒賦送南村還京兼懷安侯姊文沖谷四兄》詩之一:“朱紱聊通隱,青氊盡絜家。” 李光 《集詩述感》詩:“門巷蕭條酬應懶,英雄末路一青氈。”

帳下

(1).營帳中。《史記·樊酈滕灌列傳》:“ 樊噲 在營外,聞事急,乃持鐵盾入到營。營衛止 噲 , 噲 直撞入,立帳下。” 唐 高適 《燕歌行》:“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 清 嚴遂成 《三垂岡》詩:“風雲帳下奇兒在,鼓角樽前老淚多。”

(2).指將帥的部下。《後漢書·董卓傳》:“ 韓遂 走 金城 羌 中,為其帳下所殺。”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鮑丘水》:“﹝ 劉靖 ﹞乃使帳下 丁鴻 督軍士千人,以 嘉平 二年立遏於水。” 唐 王維 《獻始興公》詩:“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 清 吳偉業 《臨江參軍》詩:“日暮箭鏃盡,左右刀鋋集,帳下勸之走,叱謂吾死國。”

三十六國

(1).指 漢 時 西域 諸國。大部在今 新疆 * 爾自治區 境內。《漢書·西域傳序》:“ 西域 以 孝武 時始通,本三十六國,其後稍分至五十餘,皆在 匈奴 之西, 烏孫 之南。” 王先謙 補註:“三十六國者: 婼羌 、 樓蘭 、 且末 、 小宛 、 精絶 、 戎盧 、 扜彌 、 渠勒 、 於闐 、 皮山 、 烏秅 、 西夜 、 子合 、 蒲犁 、 依耐 、 無雷 、 難兜 、 大宛 、 桃槐 、 休循 、 捐毒 、 莎車 、 疏勒 、 尉頭 、 姑墨 、 溫宿 、 龜茲 、 尉犁 、 危須 、 焉耆 、 姑師 、 墨山 、 劫 、 狐胡 、 渠犁 、 烏壘 。”

(2).指古代相傳的海外三十六國。《淮南子·墬形訓》:“凡海外三十六國:自西北至西南方,有 修股民 、 天民 、 肅慎民 、 白民 、 沃民 、 女子民 、 丈夫民 、 奇股民 、 一臂民 、 三身民 ;自西南至東南方,有 結胸民 、 羽民 、 讙頭國民 、 裸國民 、 三苗民 、 交股民 、 不死民 、 穿胸民 、 反舌民 、 豕喙民 、 鑿齒民 、 三頭民 、 修臂民 ;自東南至東北方,有 大人國 、 君子國 、 黑齒民 、 玄股民 、 毛民 、 勞民 ;自東北至西北方,有 跂踵民 、 句嬰民 、 深目民 、 無腸民 、 柔利民 、 一目民 、 無繼民 。”上述國名,出自傳聞,無可考。但後世小說如《西遊記》《鏡花緣》等,多沿襲之。

膽裂

膽為之破裂。形容恐懼之甚。 清 昭槤 《嘯亭雜錄·西域用兵始末》:“ 傅文忠 退曰:‘余今日膽裂,自不知生死矣。’” 清 魏源 《道光洋艘征撫記》上:“抱頭鼠竄者膽裂之不暇,馮河暴虎者虛驕而無實。”

金篦

(1).見“ 金鎞 ”。

(2).精美的鋤土工具。 宋 龔鼎臣 《東原錄》:“ 偃師縣 有先朝上陵日,民獻松二株,上以金篦親栽於驛舍兩廡之前,因號曰雙松驛。”

紅紅

唐 代著名歌姬。 唐 段安節 《樂府雜錄·歌》:“ 大曆 中,有才人 張紅紅 者,本與其父歌於衢路丐食。過將軍 韋青 所居。 青 於街牖中聞其歌者喉音寥亮,仍有美色,即納為姬。其父舍於後戶,優給之。乃自傳其藝。穎悟絶倫。嘗有樂工自撰一曲,即古曲《長命西河女》也,加減其節奏,頗有新聲。未進聞,先印可(“印可”亦作“侑歌”)於 青 。 青 潛令 紅紅 於屏風后聽之。 紅紅 乃以小豆數合,記其節拍。樂工歌罷, 青 因入問 紅紅 如何,雲已得矣。 青 出紿云:‘某有女弟子,久曾歌此,非新曲也。’即令隔屏風歌之,一聲不失。樂工大驚異……尋達上聽,翊日召入 宜春院 ,寵澤隆異,宮中號記曲娘子。” 清 余懷 《板橋雜記·麗品》:“ 紅紅 記曲采春歌,我亦聞歌喚奈何。” 清 吳偉業 《聽朱樂隆歌》詩之四:“會看記曲 紅紅 笑,喚下丹青弄碧簫。”

銅龍

(1).銅製的龍形器物。(1)裝飾品。《漢書·成帝紀》“太子出 龍樓門 ” 顏師古 注引 三國 魏 張晏 曰:“門樓上有銅龍,若白鶴、飛廉之為名也。”(2)噴水器。 晉 陸翽 《鄴中記》:“ 華林園 中, 千金堤 上,作兩銅龍,相向吐水,以注 天泉池 。” 唐 李紳 《題法華寺五言二十韻》“龍噴疑通海,鯨吞想漏川”自註:“寺內有 梁 朝銅龍吐泉,銅鯨飲水,以注諸院。”(3)漏器的吐水龍頭。亦借指漏壺。 唐 李商隱 《深宮》詩:“金殿銷香閉綺櫳,玉壺傳點咽銅龍。” 明 李東陽 《送進士歸省》詩:“宵辭禁漏銅龍盡,曉散朝行白鷺稀。” 清 王韜 《變法上》:“銅龍沙漏,璿璣玉衡, 中國 已有之於 唐 虞 之世。”(4)受水器。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 晉文王 欲修九龍堰, 阮步兵 舉 陳協 , 文王 用之,掘地得古承水銅龍六枚,堰遂成。”(5)筆架、筆套之類文具。 南朝 梁 庾肩吾 《謝賚銅硯筆格啟》:“管撫銅龍,還笑 王生 之璧。”(6)銅製曲柄小喇叭狀吹奏樂器。 清 袁枚 《續新齊諧·吹銅龍送枉死魂鍋上有守飯童子》:“銅龍以銅為之,曲其柄,如今之馬上小叭喇狀,聲甚淒切。”

(2).見“ 銅龍門 ”。

千年

極言時間久遠。 晉 陶淵明 《輓歌詩》:“幽室一已閉,千年不復朝。” 南朝 梁 沉約 《齊故安陸昭王碑文》:“蓋百代之儀表,千年之領袖。” 唐 盧照鄰 《中和樂章·歌登封》:“山稱萬歲,河慶千年。” 毛 * 《浪淘沙·北戴河》詞:“往事越千年, 魏武 揮鞭。”

恨恨

抱恨不已,無比悲怨

恨恨那可論。(心裡的憤恨哪裡說得盡呢?恨恨,憤恨到極點。)——《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未平

(1).未必妥當。《三國志·吳志·顧雍傳》“ 顧君 不言,言必有中” 裴松之 注引 晉 虞溥 《江表傳》:“ 權 曰:‘ 顧公 歡悅,是事合宜也;其不言者,是事未平也,孤當重思之。’”

(2).沒有平息。如: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怨魄

(1).指杜鵑鳥。相傳杜鵑為古 蜀 帝 杜宇 怨魂所化,故稱。 唐 溫庭筠 《錦城曲》:“怨魄未歸芳草死,江頭學種相思子。”

(2).指月亮。 明 孫柚 《琴心記·長門望月》:“[小旦上]愁難竟, 長門 望月偏孤零。[浄女婢上]偏孤零,愁人怨魄,淒淒相併。”

精衛

古代神話中鳥名。《山海經·北山經》:“ 發鳩之山 ,其上多柘木。有鳥焉,其狀如烏,文首、白喙、赤足,名曰精衛,其鳴自詨。是 炎帝 之少女名曰 女娃 , 女娃 游於 東海 ,溺而不返,故為精衛,常銜西山之木石,以堙於 東海 。” 南朝 梁 任昉 《述異記》卷上:“昔 炎帝 女溺死 東海 中,化為精衛。其名自呼,每銜西山木石填 東海 。偶海燕而生子,生雌狀如精衛,生雄如海燕。今 東海 精衛誓水處,曾溺於此川,誓不飲其水。一名鳥誓,一名寃禽,又名志鳥,俗呼帝女雀。”後多用以比喻有仇恨而志在必報,或不畏艱難、奮鬥不懈的人。 晉 陶潛 《讀<山海經>》詩之十:“精衛銜微木,將以填 滄海 。” 南朝 梁 范雲 《望織女》詩:“不辭精衛苦,河流未可填。” 明 張煌言 《滿江紅》詞:“青山未築 祁連 塚, 滄海 猶銜精衛石。” 寧調元 《秋興用草堂韻》:“分波終仗靈犀力,填海猶存精衛心。”

不見

(1)

不曾相見

老哥倆可有日子不見了

(2)

見不著;丟失

一輛新腳踏車轉身就不見了

漆身

(1).以漆塗身。 戰國 晉 豫讓 為 智伯 復仇事。《戰國策·趙策一》:“ 豫讓 又漆身為厲,滅鬚去眉,自刑以變其容。”《史記·范雎蔡澤列傳》:“大王信行臣之言,死不足以為臣患,亡不足以為臣憂,漆身為厲披髮為狂不足以為臣恥。” 司馬貞 索隱:“﹝厲﹞音賴,癩病也。言漆塗身,生瘡如病癩。” 明 陸垹 《簣齋雜著》:“知同漆身,義比採薇。” 清 劉震 《易水歌》:“報仇更比漆身苦,兩人後先得死所。”

(2).以漆塗屍。為保存屍體的方法之一。《太平廣記》卷九六引《紀聞錄》:“﹝ 僧伽大師 ﹞至 景龍 四年三月二日,於 長安 薦福寺 端坐而終。 中宗 即令於 薦福寺 起塔,漆身供養。俄而大風歘起,臭氣徧滿於 長安 。”

仇仇

傲慢的樣子。《詩·小雅·正月》:“執我仇仇,亦不我力。” 毛 傳:“仇仇,猶謷謷也。” 孔穎達 疏:“《釋訓》雲‘仇仇、敖敖,傲也’,義同。” 唐 張說 《大周故宣威將軍楊君碑》:“仇仇執憲,不我力以。”一說為緩持,形容拿東西不用力的樣子。見 清 王引之 《經義述聞》卷六。

怨敵。 魯迅 《華蓋集·雜感》:“這都是現世的仇仇,他們一日存在,現世即一日不能得救。”一本作“ 仇讎 ”。

地下

(1) 處於、生長在或位於地面下的

地下洞

地下根莖

(2) 秘密活動

地下的革命活動

義人

(1).言行符合正義或道德標準的人。《墨子·非命上》:“義人在上,天下必治。”《史記·伯夷列傳》:“﹝ 武王 ﹞東伐 紂 , 伯夷 、 叔齊 叩馬而諫……左右欲兵之。 太公 曰:‘此義人也。’” 晉 葛洪 《抱朴子·行品》:“篤始終於寒暑,雖危亡而不猜者,義人也。”

(2). 秦 漢 時加給西南一種少數民族的稱謂。《後漢書·南蠻西南夷傳·板楯蠻夷》:“ 板楯 七姓,射殺 * 立功,先世復為義人。”按 秦昭王 時有 * 為害,後為 板楯 人射殺,遂一戶免其一頃田之稅,雖有十妻,不輸口算之錢。參閱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巴志》。

吞炭

(1).指吞咽火炭毀嗓子。《尸子》卷下:“昔 夏桀 之時……曼聲吞炭,內闌而不歌,飛鳥鎩翼,走獸決蹄。”

(2).謂報恩。用 豫讓 吞炭事。《梁書·侯景傳》:“福祿官榮,自是天爵,勞而後受,理不相干,欲求吞炭,何其謬也!” 唐 周匡物 《及第後謝座主》詩:“中夜自將形影語,古來吞炭是何人!” 宋 周煇 《清波別志》卷下:“﹝ 馮當世 ﹞早年薄游里巷,夜為街卒所繫, 鄂 守 王素 亟釋之…… 馮 貽以詩,有‘吞炭難忘當日事,積薪深愧後來恩。’”參見“ 吞炭漆身 ”。

詩文賞析

【注釋】:
(余讀費辭,為之擊幾而歌。費真狐精也。時和者稱張憲
,明日費辭至,憲拜之曰:“吾當放君一頭。”取己作而
焚之。)

詩詞推薦

月氏王頭飲器歌和楊鐵厓原文_月氏王頭飲器歌和楊鐵厓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