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津閣作歌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文津閣作歌原文

四庫全書胥告成,如種樹以十年計。

自淵而溯復至源,茲乃於津睹厥萃。

循名前後似不倫,七字長歌闡其義。

淵海資溯乃得源,得源方可知津謂。

循環往復沃於心,內聖外王枕葄備。

浩如慮其迷五色,挈領提綱分四季。

經誠元矣標以青,史則亨哉赤之類。

子肖秋收白也宜,集乃冬藏黑其位。

如乾四德歲四時,各以方色標同異。

義如是耳貴躬行,詎在侈談誇博記。

詩詞問答

問:文津閣作歌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文津閣作歌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三部 出處:御製詩五集卷十七

2. 自癸巳年輯四庫全書及今閱十年計薈要兩部全書四部均次第告成

參考注釋

四庫全書

中國清代編修的大型綜合叢書。乾隆38年(1773)開館編修,乾隆46年(1782)完成。共收書3503種,計79337卷。分經、史、子、集四部,44類。收錄了中國歷史上最有價值的文化典籍。全書共繕寫7部,分藏於北京、承德、瀋陽、鎮江、揚州、杭州等地。其中文津閣本現存北京圖書館,是七部中保存最完整的一部

告成

事情宣告完成,報告上級

經營四方,告成於王。——《詩·大雅·江漢》

大功告成

種樹

(1).種植;栽種。《韓非子·難二》:“舉事慎陰陽之和,種樹節四時之適。”《史記·李斯列傳》:“所不去者,醫藥卜筮種樹之書。”《漢書·文帝紀》:“歲勸民種樹,而功未興,是吏奉吾詔不勤,而勸民不明也。”

(2).栽樹。 晉 潘岳 《閒居賦》:“築室種樹,逍遙自得。”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前後

(1) 早於或遲於某一特定時間的一段時期

冬之望日前後。——清· 林覺民《與妻書》

春節前後

(2) 大約在特定的時間

在1969年前後

(3) 指時間上從開始到結束

全場演出前後用了兩小時

(4) 總共

她前後來過四次

(5) 某一地點的前面和後面

宅院前後都已綠化

(6) 正面和背面

前後受敵

不倫

(1).不倫不類。《韓非子·難言》:“敦祗恭厚,鯁固慎完,則見以為掘而不倫。” 陳奇猷 集釋:“倫,類也。不倫,即今語不倫不類。”《儒林外史》第三四回:“古人解經,也有穿鑿的,先生這話就太不倫了。”詳“ 不倫不類 ”。

(2).不相當;不相類。《漢書·梁懷王劉揖傳》:“臣愚以為王少,而父同產長,年齒不倫。” 清 俞樾 《古書疑義舉例·上下文變換虛字例》:“《大戴禮記·哀公問五義篇》:‘口不能道善言,而志不邑邑。’按下句本作‘志不而邑邑’與上句‘口不能道善言’一律,特虛字不同耳。而,即能也……淺人不知‘而’與‘能’通,改作‘而志不邑邑’,則與上句不倫矣。”

(3).猶言超凡拔俗。《後漢書·獨行傳·向栩》:“﹝ 向栩 ﹞少為書生,性卓詭不倫。”《魏書·桓玄傳》:“ 玄 志氣不倫,欲以雄豪自許。”《北史·魏汝南王悅傳》:“ 汝南 王悅 ,好讀佛經,覽書史,為性不倫,俶儻難測。”

七字

指七言詩。 唐 元稹 《見人詠韓舍人新律詩因有戲贈》詩:“七字排 居敬 ,千詞敵 樂天 。” 唐 陸龜蒙 《和襲美病後春思韻》:“七字篇章看月得,百勞言語傍花開。” 清 吳騫 《扶風傳信錄》引 清 許可覲 《敘事解疑》:“ 仇長文 闈戰後,忽憶 青青柳 ‘有信欲傳’之句,題七字於扇頭,以贈 許丹忱 云:‘誰將十萬快腰纏,漫道 揚州 好著鞭,不謂秋來多客思,夢魂已到玉臺前。’”

長歌

(1).放聲高歌。 漢 張衡 《西京賦》:“女娥坐而長歌,聲清暢而蜲蛇。” 唐 李賀 《長歌續短歌》:“長歌破衣襟,短歌斷白髮。” 明 何景明 《贈鄭佐》詩:“ 老鄭 空同 客,長歌 北海 尊。” 清 鄒容 《和西狩》:“目瞑負多久,長歌招國魂。”

(2).篇幅較長的詩歌。 唐 司空圖 《馮燕歌》:“為感詞人 沉下賢 ,長歌更與分明説。”

淵海

深淵和大海,比喻幽深而又廣闊

知津

認識渡口。猶言識途。《論語·微子》:“ 長沮 、 桀溺 耦而耕。 孔子 過之,使 子路 問津焉。 長沮 曰:‘夫執輿者為誰?’ 子路 曰:‘為 孔丘 。’曰:‘是 魯 孔丘 與?’曰:‘是也。’曰:‘是知津矣!’” 唐 許敬宗 《安德山池宴集》詩:“獨嘆 高陽 晚,歸路不知津。”

循環往復

周而復始,反覆進行。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摩臘婆》:“苾芻清辯若流,循環往復,婆羅門久而謝屈。” 清 戴名世 《程偕柳淮南遊草序》:“其於人之工為詩者,必求而讀之,涵泳諷誦,嘗循環往復而不厭。” 毛 * 《實踐論》:“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往復以至無窮。”

內聖外王

古代修身為政的最高理想。謂內備聖人之至德,施之於外,則為王者之政。《莊子·天下》:“是故內聖外王之道,闇而不明,鬱而不發,天下之人,各為其所欲焉,以自為方。”《宋史·道學傳一·邵雍》:“ 河南 程顥 初侍其父識 雍 ,論議終日,退而嘆曰:‘ 堯夫 ,內聖外王之學也。’” 明 李贄 《四書評·大學》:“真正學問,真正經濟,內聖外王,具備此書。”

枕葄

猶枕藉。引申謂沉迷。 清 王韜 《<幽夢影>序》:“惟知枕葄簡編,沉酣典籍。”

五色

指青、黃、赤、白、黑五色,也泛指各種色彩

五色紛披。——《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挈領提綱

挈衣之領,提網之綱。比喻抓住要領。 清 陶澍 《重刻<張太岳先生全集>序》:“ 江陵 張文忠公 起而振之,挈領提綱,綜核名實,法肅於廟堂之上,而令行於萬里之外。” 郭孝成 《雲南光復記》:“君主專制,久為時勢所不容,今欲發揮自由,改造 民國 ,則凡國家建造之法,與夫人民權義所關,均應挈領提綱,折衷至當。”

四季

指一年中的春、夏、秋、冬

四季如春

秋收

秋季收穫農作物。也指秋天所收穫的農作物

秋收大忙季節

今年的秋收比去年強

白也

白,指 唐 詩人 李白 ;也,助詞,無義。語出 唐 杜甫 《春日憶李白》詩:“ 白 也詩無敵。”後因用作 李白 的代稱。 郁達夫 《寄曼陀長兄》詩:“書劍飄零傷 白也 ,英雄潦倒感黃金。”

冬藏

(1).亦作“ 冬臧 ”。冬季農家把收穫之物貯藏起來。《墨子·三辯》:“農夫春耕夏耘,秋歛冬藏。”《禮記·樂記》:“春作夏長,仁也;秋收冬藏,義也。”《漢書·食貨志上》:“春耕夏耘,秋穫冬臧,伐薪樵,治官府,給絲役。” 漢 荀悅 《漢紀·文帝紀》:“春耕夏種,秋收冬藏,四時之間,無日休息。”

(2).指某些鳥獸冬季遷徙或蟄伏。《周禮·春官·穴氏》“掌攻蟄獸” 漢 鄭玄 註:“蟄獸,熊羆之屬,冬藏者也。”《玉台新詠·古詩艷歌行》:“翩翩堂前鷰,冬藏夏來見。”

四德

封建禮教指婦女應尊從的四種德行,即婦德、婦言、婦容、婦功

三從四德

四時

(1).四季。《易·恆》:“四時變化而能久成。”《禮記·孔子閒居》:“天有四時,春秋冬夏。” 前蜀 韋莊 《晚春》詩:“萬物不如酒,四時唯愛春。” 宋 陸游 《老學庵筆記》卷二:“ 靖康 初,京師織帛及婦人首飾衣服,皆備四時。”

(2).指一年四季的農時。《逸周書·文傳》:“無殺夭胎,無伐不成材,無墯四時,如此十年,有十年之積者王。”《淮南子·本經訓》:“四時者,春生夏長,秋收冬藏,取予有節,出入有時,開闔張歙,不失其敘,喜怒剛柔,不離其理。”

(3).指一日的朝、晝、夕、夜。《左傳·昭公元年》:“君子有四時,朝以聽政,晝以訪問,夕以修令,夜以安身。”

(4).樂舞名。 漢文帝 作。《漢書·禮樂志》:“ 孝文廟 奏《昭德》、《文始》、《四時》、《五行》之舞。”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樂府》:“《武德》興乎 高祖 ,《四時》廣於 孝文 。”參見“ 四時舞 ”。

色標

為了標誌的目的而使用的任一顏色系統(例如標誌工廠的危險區域)

同異

(1). 戰國 時名家 惠施 提出的名辯論題,認為事物中存在小同異和大同異兩種。人們對不同事物的認識有一致的和不一致的,這種認識上的同或異,為小同異;而萬物具有完全相同的一面,即都離不開存亡變化,又有完全相異的一面,即各自的變化又不一樣,此為大同異。《莊子·天下》:“﹝ 惠施 曰﹞大同而與小同異,此之謂小同異;萬物畢同畢異,此之謂大同異。” 成玄英 疏:“物情分別,見有同異,此小同異也。死生交謝,寒暑遞遷,形性不同,體理無異,此大同異也。”參見“ 堅白同異 ”。

(2).相同與不同。《禮記·曲禮上》:“夫禮者,所以定親疏、決嫌疑、別同異、明是非也。”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音辭》:“後有 揚雄 著《方言》,其言大備,然皆考名物之同異,不顯聲讀之是非也。”

(3).指同於世與不同於世;同於己與不同於己。 宋 蘇軾 《謝蘇自之惠酒》詩:“不如同異兩俱冥,得鹿亡羊等嬉戲。”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四》:“此輩結黨營私,朋求進取,以同異為愛惡,以愛惡為是非。”

(4).謂差異,不同。《新唐書·張行成傳》:“嘗侍宴,帝語 山東 及 關中 人,意有同異。 行成 曰:‘天子四海為家,不容以東西為限,是示人以隘矣。’帝稱善。” 宋 趙與時 《賓退錄》卷三:“蓋 晉 史凡十八家,而 唐 人修書又出於二十一人之手,豈無同異耶?”

(5).異議。亦指立異議。《三國志·魏志·袁渙傳》“父 滂 ,為 漢 司徒” 裴松之 注引 晉 袁宏 《漢紀》:“當權寵之盛,或以同異致禍, 滂 獨中立於朝,故愛憎不及焉。”《世說新語·賞譽》“ 王恭 始與 王建武 甚有情,後……致疑隟” 劉孝標 注引《晉安帝紀》:“卿何妄生同異,疑誤朝野。”《晉書·王彬傳》:“ 江州 當人強盛時,能立同異,此非常人所及。”《南齊書·徐孝嗣傳》:“ 孝嗣 文人不顯同異,名位雖大,故得未及禍。”

(6).引申指有異志,叛亂。《宋書·武帝紀下》:“ 謝晦 數從征伐,頗識機變,若有同異,必此人也。”《南齊書·蕭穎胄傳》:“時軍旅之際,人情未安…… 張熾 從絳衫左右三十餘人,入 千秋門 ,城內驚恐,疑有同異。”

(7).指異於己的觀點、見解。《新唐書·儒學傳中·王元感》:“ 李憲 等本章句家,見 元感 詆先儒同異,不懌,數沮詰其言。 元感 緣罅申釋,竟不詘。”

如是

如此這么;像這樣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清· 劉開《問說》

躬行

身體力行;親身實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宋· 陸游《冬夜讀書示子聿》

侈談

(1) 大談;縱論

(2) 不切實際地談論,也指這種談論的內容

詩詞推薦

文津閣作歌原文_文津閣作歌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