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王鳴雷的《程氏有烈女》
全文:
程氏有烈女,自名為筍姑。
六歲誦論語,七歲奉盤盂。
八歲工織縑,九歲繡羅襦。
十歲慈母病,甘餓其體膚。
三日常不飯,羹藥辦中廚。
筍姑年十七,未常里門趨。
趨趨戶庭間,亦不踰門睮。
其歲為戊申,其月為辰娵。
野鳥守房舍,暴客執矛殳。
公然縱白*刃,獲金而索珠。
阿母病床褥,女不忍馳驅。
寧死於母旁,慷慨行捐軀。
暴客揮火茅,延燒乎室隅。
救火抵母難,身與白*刃俱。
毀生存大義,氣絕在須臾。
觀者如堵牆,股慄淚填衢。
行者久佇立,嘆息烈女殊。
老者哭紙錢,焚致乎修途。
幼者饋巾帛,村村桑葉枯。
媒妁向婿言,此罪誰當誅。
程氏筮十日,不久當歸夫。
豈知中道崩,使君委羅敷。
何以拜姑嫜,姑嫜泣烏烏。
命子各成禮,長慟恨穿窬。
銜悲收汝骨,歸葬乎上都。
參考注釋
十七
十分之七。《莊子·寓言》:“寓言十九,重言十七,巵言日出,和以天倪。” 郭象 註:“世之所重,則十言而七見信。” 宋 蘇軾 《范景仁墓志銘》:“以今賦入之數十七為經費,而儲其三以備水旱非常。”
未常
(1).猶未嘗。未曾,不曾。《秦併六國平話》卷上:“自臨陣以來,未常有此大捷。” 元 關漢卿 《裴度還帶》楔子:“小子相人多矣,未常有這等一莊事。”《水滸傳》第九三回:“﹝ 李逵 ﹞忽轉念道:‘外面雪兀是未止。’心裡想著,身體未常動撣,卻像已走出亭子外的一般。”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三:“太保代父肅客,自晨至午,既無他語,亦未常少移徙,正襟危坐,待父歸,始揖而退。”
(2).猶未嘗。用在否定詞前,構成雙重否定,委婉地表示肯定。 明 李贄 《讀史·晁錯》:“ 漢文 有 漢文 之術數也, 漢高 有 漢高 之術數也……以至六家九流,凡有所挾以成大功者,未常不皆有真實一定之術數。”參見“ 未嘗 ”。
里門
(1).閭里的門。古代同里的人家聚居一處,設有里門。《史記·萬石張叔列傳》:“ 慶 及諸子弟入里門,趨至家。” 宋 歐陽修 《紀德陳情上致政太傅杜相公》詩之二:“里門每入從千騎,賓主俱榮道路光。”
(2).指稱鄉里。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一五○:“里門風俗尚敦龐,年少爭為齒德降。”
王鳴雷名句,程氏有烈女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