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洪朋的《次韻惜春二絕·其一》
全文:
柳葉愁眉風翠黛,桃花冶面雨胭脂。
道人不作三春夢,戲論何妨兩解詩。
參考注釋
道人
(1)
(2) 舊時對道士的尊稱
(3) 稱道教徒為道人
(4) 和尚的舊稱
不作
(1).不興起;不興盛。《禮記·樂記》:“暴民不作,諸侯賓服。” 孔穎達 疏:“不作,謂不動作也。”《孟子·滕文公下》:“聖王不作,諸侯放恣。” 趙岐 註:“不作,聖王之道不興。”《韓詩外傳》卷三:“無令財貨上流,則逆不作。”《文選·班固<兩都賦序>》:“昔 成 康 沒而頌聲寢,王澤竭而詩不作。” 李善 註:“作,興也。”
(2).不耕作;不寫作。《史記·趙世家》:“耕事方急,一日不作,百日不食。” 清 顧炎武 《金陵雜詩》之一:“詩人長不作,千載尚風流。”
方言。不能,情理上不容許。《老殘遊記》第七回:“和尚家又不作帶兵器,所以這拳法專為保護身命的。”
三春
(1).春季三個月:農曆正月稱孟春,二月稱仲春,三月稱季春。 漢 班固 《終南山賦》:“三春之季,孟夏之初,天氣肅清,周覽八隅。” 唐 李白 《別氈帳火爐》詩:“離恨屬三春,佳期在十月。” 元 宋方壺 《鬥鵪鶉·踏青》套曲:“嬌滴滴三春佳景,翠巍巍一帶青山。” 劉大白 《春盡了》詩:“算三春盡了,總應該留得春痕多少。”
(2).指春季的第三個月,暮春。 唐 岑參 《臨洮龍興寺玄上人院同詠青木香叢》詩:“六月花新吐,三春葉已長。” 清 姚鼐 《乙未春出都留別同館諸君》詩:“三春紅藥熏衣上,兩度槐黃落硯前。”
(3).三個春天,即三年。 晉 陸機 《答賈謐》詩:“游跨三春,情固三秋。” 唐 崔璞 《蒙恩除替將還京洛》詩:“兩載求人瘼,三春受代歸。”原註:“到任十二箇月,除替未及三年。”
戲論
(1).漫不經心的言論。 晉 左思 《蜀都賦》:“ 三蜀 之豪,時來時往;養交都邑,結儔附黨;劇談戲論,扼腕抵掌。” 明 徐渭 《抱琴美人圖》詩:“戲論摛多韻,談虛遍九垓。” 清 王夫之 《讀四書大全說·大學·傳七》:“逐句求義者見《傳》雲‘有所忿懥則不得其正’,必疑謂無所忿懥而後得其正。如此戲論, 朱子 亦既破之矣,以其顯為悖謬也。”
(2).佛教語。謂非理、無義的言論。《百喻經·父取兒耳璫喻》:“凡夫之人亦復如是,為名利故,造作戲論。” 唐 王維 《能禪師碑》:“談笑語言,曾無戲論。” 清 李贄 《觀音問·與澄然》:“今幸世尊開我愚頑,頓能發起一念無上菩提之心……慎莫草草作語言戲論,反成大罪過也!” 清 惲敬 《與報國寺沙門無垢書》:“大師勿笑 惲子居 傍葛藤樹為戲論也。”
何妨
(1) 為什麼不
何妨一試
(2)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妨
你何妨試一試
洪朋名句,次韻惜春二絕·其一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