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李彭的《離曲池憩巾口·其三》
全文:
物色真成行畫圖,十年對面不供書。
才慳更著李商隱,無復重譏獺祭魚。
參考注釋
李商隱
(約813—858) 唐詩人。字義山,號玉谿生,懷州河內(今河南沁陽縣)人。曾任校書郎、弘農尉、秘書省正字等職。有《玉谿生詩》,現存;文集已佚,後人輯有《樊南文集》、《樊南文集補編》。李商隱與杜牧齊名,人稱“小李杜”,以別於李白和杜甫。又與溫庭筠齊名,稱為“溫李”。“身無彩鳳雙飛翼,心有靈犀一點通”、“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均為千古傳誦的名句。李商隱的詩繼承和發展了我國古典詩歌的藝術技巧,成就很高
無復
(1).不再,不會再次。《呂氏春秋·義賞》:“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 陳奇猷 校釋:“此文意謂詐偽之道,雖今可以苟且得利,後將不可復得利也。”《晉書·王導傳》:“ 桓彝 見朝廷微弱……憂懼不樂。往見 導 ,極談世事,還,謂 顗 曰:‘向見 管夷吾 無復憂矣。’” 唐 韓愈 《落葉送陳羽》詩:“落葉不更息,斷蓬無復歸。” 清 李漁 《閒情偶寄·詞曲下·格局》:“ 聖嘆 之評《西廂》,可謂晰毛辨髮,窮幽極微,無復有遺議於其間矣。”
(2).指不再有,沒有。 晉 葛洪 《抱朴子·對俗》:“不死之事已定,無復奄忽之慮。” 南朝 梁元帝 《金樓子·雜記上》:“少來蒐集書史,頗得諸遺書,無復首尾,或失名,凡百餘卷。” 瞿秋白 《赤潮曲》:“解放我殖民世界之勞工,無論黑、白、黃,無復奴隸種。”
(3).沒有履行。 漢 劉向 《說苑·雜言》:“ 仲尼 曰:‘不強不遠,不勞無功,不忠無親,不信無復,不恭無禮,慎此五者,可以長久矣。’”
(4).不能恢復。 漢 董仲舒 《春秋繁露·必仁且知》:“其規非者,其所為不得其事,其事不當,其行不遂,其名辱,害及其身,絶世無復,殘類滅宗亡國是也。”
獺祭魚
亦省作“ 獺祭 ”。1.謂獺常捕魚陳列水邊,如同陳列供品祭祀。《禮記·月令》:“﹝孟春之月﹞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鴻雁來。”《呂氏春秋·孟春》:“魚上冰,獺祭魚。” 高誘 註:“獺獱,水禽也。取鯉魚置水邊,四面陳之,世謂之祭。” 宋 葉紹翁 《四朝聞見錄·史越王青詞》:“反本狐邱,寓誠獺祭。” 清 孫枝蔚 《老妻病癒設餅祭神》詩:“一點虔誠意,惟同獺祭魚。”實際上因獺食魚時必殘殺和吃剩許多魚,故有“獺祭”之說。 陸宗達 王寧 《古漢語詞義答問·說“祭”字》:“‘祭’的本義應是‘殘殺’,《大戴禮記·夏小正》、《禮記·月令》皆曰‘獺祭魚’……獺性殘,食魚往往只吃一兩口就拋掉,捕魚能力又強,所以每食必拋掉許多吃剩的魚。人們稱堆積故實為‘獺祭’,即取堆積殘餘之意。”
(2).比喻羅列故實,堆砌成文。 宋 吳炯 《五總志》:“ 唐 李商隱 為文,多檢閲書史,鱗次堆集左右,時謂為獺祭魚。” 清 趙翼 《哭汪文端師》詩:“叢編勤獺祭,殘卷剔蝸涎。” 清 梁紹壬 《兩般秋雨盦隨筆·毛西河》:“﹝ 毛西河 ﹞凡作詩文,必先羅書滿前……﹝其夫人﹞曰:‘君等以 毛大可 為博學耶?渠作七言八句,亦須獺祭乃成。’” 聞一多 《龍鳳》:“至於以鳳比 孔子 的典故,也近在眼前,不知為什麼從未成為詞章家‘獺祭’的資料。”
李彭名句,離曲池憩巾口·其三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