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佘翔的《題黃惟雅汪波千頃圖》
全文:
大鵬徙南溟,扶搖九萬里。
斥鴳搶榆枋,控地而已矣。
大小量固殊,誰能區別此。
黃生產建安,夙慕前賢軌。
汪波以名圖,朝夕勞仰止。
伊昔漢運微,賢豪皆披靡。
登龍失李公,祭皋悲范子。
屈蠖且泥蟠,獨羨汝南美。
黃生青雲姿,胸中無棘枳。
卜築芝城隈,深林避泥滓。
汗漫遊其中,可以格吝鄙。
瑤琴蓄一張,詩篇規四始。
自甘介濁酒,何用問臧否。
泰山等秋毫,天地猶一指。
汪洋千頃波,後先同一揆。
嗟余偃蹇人,結交淡如水。
雖然日往還,安能窺底里。
取醉有青尊,逆旅忘蓬累。
叔度本畸人,公衡亦快士。
願子重勉旃,鯤自北溟起。
參考注釋
泰山
(1) 東嶽,中國五嶽之首,中國名山,海拔1524米,位於山東泰安境內。古代帝王多在此封禪、祭告天地,多古蹟和文人墨跡,為旅遊勝地
(2) 古人把泰山作為高山的代表,常用來比喻敬仰的人或重大、寶貴的事物
有眼不識泰山
(3) 妻父的代稱
呼妻父為泰山,一說雲,泰山有丈人峰。—— 晁說之《晁氏客語》
秋毫
秋季鳥獸的毫毛。形容極小的事
秋毫不敢有所犯。——《史記·項羽本紀》
秋毫之末。——《孟子·梁惠王上》
循規蹈矩無損秋毫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一指
(1).一個指頭。《孟子·告子上》:“養其一指,而失其肩背而不知也,則為狼疾人也。”《後漢書·方術傳下·費長房》:“翁聞,笑而下樓,以一指提之而上,視器如一升許,而二人飲之終日不盡。” 宋 蘇轍 《御風辭》:“子輕如鴻毛,彼將以為千石之鐘;子細如一指,彼將以為十仞之墉。”
(2).一次指點,或一下指向。 漢 王充 《論衡·程材》:“直言一指,觸諱犯忌。”《晉書·苻生載記》:“先帝神矛一指,望旗冰解。”《新編五代史平話·周史上》:“天戈一指士爭奮,鼠竄狼奔返 晉陽 。”《兒女英雄傳》第五回:“那店主人往外一指,説:‘那不是他們腳上的夥計們回來了?’”
(3).《莊子·齊物論》:“天地一指也,萬物一馬也。”此謂天下雖大,一指可以蔽之;萬物雖多,一馬可以理盡,故無是無非。後因以“一指”為齊是非得失之典實。 晉 潘岳 《秋興賦》:“聞至人之休風兮,齊天地於一指。” 晉 葛洪 《抱朴子·廣譬》:“若夫通精元一,合契造化,混盈虛以同條,齊得失於一指者,愛惡未始有所繫,窮通不足以滑和。”參見“ 一指馬 ”。
(4).一個宗旨。《荀子·王霸》:“君者,論一相,陳一法,明一指。”
佘翔名句,題黃惟雅汪波千頃圖名句
名句推薦
侭隨風、紛披搖盪,東斜西倒
顧隨《賀新郎》於假之中增假號,故當泉弗受而聽
乾隆《 * 泉·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