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志汗漫,杖劍氣橫秋

朱存理垂虹橋送戴明甫(昭)歸休寧

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朱存理的《垂虹橋送戴明甫(昭)歸休寧》

全文:
新安十日程,足為千里游。
江湖志汗漫,杖劍氣橫秋
昨逢阿戎與之語,知君楚尾與吳頭。
不須琵琶潯陽郭,泊此書畫滄江舟。
飄然明發向何許,長笛一聲黃鶴樓。
寶帶秋波啟別筵,垂虹晚日送行船。
白雲似與越山隔,明日還同吳地懸。
後夜相思各杯酒,來年重會剩詩篇。
殷勤再寫橋頭景,江冷丹楓歲莫天。

朱存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汗漫

(1).廣大,漫無邊際。《淮南子·俶真訓》:“至德之世,甘暝於溷澖之域而徙倚於汗漫之宇。” 宋 文天祥 《酹江月·南康軍和東坡》詞:“空翠晴嵐浮汗漫,還障天東半壁。”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漢口後湖詩》:“後湖汗漫無際,賊舟楫未具,不得渡。”

(2).渺茫不可知。《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 高誘 註:“汗漫,不可知之也。”後附會為仙人的名字。 晉 張協 《七命》:“過 汗漫 之所不游,躡 章亥 之所未跡。” 唐 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先期 汗漫 九垓上,願接 盧遨 游太清。”

(3).漫無標準;不著邊際。《新唐書·選舉志上》:“因以謂按其聲病,可以為有司之責,捨是則汗漫而無所守。”《金史·高汝礪傳》:“內外百官所司不同,比應詔言事者不啻千數,俱不達各司利害,汗漫陳説,莫能詳盡。” 明 胡道 《<歸田詩話>序》:“﹝ 瞿佑 ﹞著《詩話》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揚可法之旨,非汗漫無稽之詞。” 魯迅 《熱風·估<學衡>》:“所以‘弁言’就是序,異於‘雜誌邇例’的宣言,並為一談,太汗漫了。”

(4).形容漫遊之遠。 唐 陳陶 《謫仙吟贈趙道士》:“汗漫東遊黃鶴雛, 縉雲 仙子住清都。” 明 張煌言 《冬懷》詩之八:“萬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長劍總蹣跚。” 清 戴名世 《種樹說》:“顧種樹又無其資,而客游汗漫不知所底。” 郁達夫 《迷羊》一:“在湖亭里蟄居了幾天,我就開始作汗漫的閒行。”參見“ 汗漫遊 ”。

杖劍

亦作“ 杖劒 ”。1.持劍。《史記·淮陰侯列傳》:“ 項梁 渡 淮 , 信 杖劍從之。”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宿國公河州都督普屯威神道碑》:“公濯衣沐髮,杖劒轅門,撤洗足而相迎,下賓階而顧問。”《資治通鑑·後唐莊宗同光三年》:“ 承涓 杖劍入宮,取 蜀主 寵姬數人以歸。”

(2).喻舉兵起事。《漢書·黥布傳》:“臣請與大王杖劍而歸 漢王 。”

橫秋

(1).充塞秋天的空中。 南朝 齊 孔稚珪 《北山移文》:“風情張日,霜氣橫秋。” 唐 李白 《悲清秋賦》:“水流寒以歸海,雲橫秋而蔽天。” 宋 范仲淹 《和運使舍人觀潮》之一:“長風方破浪,一氣自橫秋。”

(2).形容人的氣勢之盛。 宋 蘇軾 《次韻王定國得晉卿酒相留夜飲》:“短衫壓手氣橫秋,更著仙人紫綺裘。” 明 屠隆 《曇花記·嚴公冤對》:“英雄蓋世氣橫秋,一旦淹淹作 楚 囚。” 郭沫若 《反正前後》第六篇:“他( 曾補人 )的年紀其實和我不相上下,然而先生之氣之橫秋也,實足以上鹹五而下尊三,自比 克來曼梭 ,自比吾家 國藩 ,或許還是他的客氣吧?”

(3).形容老氣。 朱自清 《白種人--上帝的驕子!》:“他已失了天真的稚氣,臉上滿布著橫秋的老氣了!”

(4).比喻美女的眼睛。秋,秋水。比喻女子眼神。 明 汪廷訥 《獅吼記·敘別》:“臉似芙蓉腰似柳,眼波湛湛橫秋。” 明 葉小鸞 《艷體連珠·目》:“蓋聞朱顏既醉,最憐炯炯橫秋。”

朱存理名句,垂虹橋送戴明甫(昭)歸休寧名句

詩詞推薦

江湖志汗漫,杖劍氣橫秋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