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肩輿過谷復至含青齋》
全文:
兩齋隔一谷,東西近相望。
謂近行乃遙,陟降歷岩嶂。
今朝趁爽涼,徐步肩輿向。
過谷入窈窕,造堂得朗曠。
面北峙嶢峰,屏風開綠障。
含青信含青,萬林猶張王。
亟來豈無意,秋光漸已傍。
參考注釋
近行
猶近支。《元典章·聖政一·振朝綱》:“ 世祖皇帝 之後,各枝兒里近行的官人每,等上位奏了,多與了,聖旨來,可憐見呵!”
謂到離家不很遠的地方去。《孔子家語·七十二弟子》:“ 孔子 將近行,命從者皆持蓋,已而果雨。”
陟降
(1).升降,上下。《詩·大雅·文王》:“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 朱熹 集傳:“蓋以 文王 之神在天,一升一降,無時不在上帝之左右,是以子孫蒙其福澤,而君有天下也。” 馬瑞辰 通釋:“《集傳》之説是也……古者言天及祖宗之默佑,皆曰陟降。《敬之》詩曰:‘無曰高高在上,陟降厥土,日監在茲。’此言天之陟降也。《閔予小子》詩曰:‘念茲皇祖,陟降庭止。’《訪落》詩曰:‘紹庭上下,陟降厥家。’此言祖宗之陟降也。天陟降, 文王 之神亦隨天神為陟降。故曰‘ 文王 陟降,在帝左右’。”後因以為祖宗神靈暗中保佑之義。 唐 包佶 《祀雨師樂章·迎神》:“陟降左右,誠達幽圓。” 宋 陳亮 《重華宮正謝表》:“付託得人,爰上 唐 家之壽;陟降在帝,孰知 文後 之聲!” 清 唐孫華 《石鼓歌》:“ 尼父 尊 周 本素志,陟降或有神靈游。”
(2).猶往來。 唐 柳宗元 《送辛殆庶下第游南鄭序》:“今則囊如懸罄,傭室寓食。方將適千里求仁人,被冒畏景,陟降棧道。”《續資治通鑑·宋仁宗天聖五年》:“大禮史 王曾 言:‘皇帝執玉被袞,酌獻七室,而每室奏樂章,恐陟降為勞,請節宮架之奏。’” 王國維 《觀堂集林·與友人論詩書中成語書》:“古又有陟降一語,古人言陟降猶今人言往來,不必兼陟與降二義。”
(3).謂中晷影的長短變化。《新唐書·歷志三上》:“中晷長短,謂之陟降。景長則夜短,景短則夜長。積其陟降,謂之訊息。”
岩嶂
亦作“ 巖鄣 ”。亦作“ 巖障 ”。直如屏障的高山。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渭水一》:“水有二源,一水出縣西山,世謂之 小隴山 ,巖嶂高險,不通軌轍。”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汝水》:“今 汝水 西出 魯陽縣 之 大盂山 黃栢谷 ,巖鄣深高,山岫邃密,石徑崎嶇。”《南齊書·州郡志》:“夷獠叢居,隱伏巖障。” 唐 李群玉 《長沙陪裴大夫登北樓》詩:“巖嶂隨高步,琴尊奉勝游。” 宋 陸游 《入蜀記》卷三:“西望群山靡迤,巖嶂深秀,宛如吾廬。”
乾隆名句,肩輿過谷復至含青齋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