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道潛的《西湖雪霽寄彥瞻》
全文:
西湖漫天三日雪,上下一色迷空虛。
曾巒沓嶂杳難辨,彷佛樓觀疑有無。
飢雛乳獸失所食,飛走阡陌空號呼。
中園卻羨啄木鳥,利觜自解謀朝晡。
曉來鐘鼓報新霽,天半稍稍分浮圖。
試憑高樓肆遠目,千里顛倒羅瓊琚。
逡巡夜月出海角,光彩猛射來城隅。
方壺圓嶠只在眼,綽約恍晤神仙居。
咄哉浩景似欺壓,謂我不足為傳模。
風流江左杜從事,氣格豪贍凌相如。
安得飄颻跨鸞鵠,手持栗尾來為書。
參考注釋
飄颻
(1).風吹貌。《文選·班彪<北征賦>》:“風猋發以飄颻兮,谷水漼以揚波。” 劉良 註:“飄颻,風馳皃。” 晉 傅玄 《雜詩》:“清風何飄颻,微月出西方。” 明 何景明 《落葉哀蟬曲》:“涼風飄颻兮吹玉階,秋葉颯兮鳴蟬哀。”
(2).飄蕩;飛揚。 漢 邊讓 《章華台賦》:“羅衣飄颻,組綺繽紛。” 唐 武元衡 《寓興呈崔員外諸公》詩:“三月楊花飛滿空,飄颻十里雪如風。”《紅樓夢》第二七回:“滿園裡綉帶飄颻,花枝招展。”
(3).形容動盪、起伏。 晉 陶潛 《閒情賦》:“思宵夢以從之,神飄颻而不安。” 唐 歐陽詹 《二公亭記》:“又釣人飄颻於左右,游禽出沒乎前後。”《明史·俞通海傳》:“有頃,六舟繞敵艦出,飄颻若游龍。”
(4).搖動;晃動。 唐 韓愈 《寄崔二十六立之》詩:“所餘十九齒,飄颻盡浮危。”《西遊記》第七七回:“﹝ 行者 ﹞即抽身跳在寶殿尋時,忽見光彩飄颻。”
(5).飛翔貌。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四十:“焉得凌霄翼,飄颻登雲湄。” 唐 元友直 《小苑春望宮池柳色》詩:“繼續游蜂聚,飄颻戲蝶輕。” 宋 歐陽修 范仲淹 等《鶴聯句》:“頡頏紫霄垠,飄颻滄浪潯。”
(6).形容舉止輕盈、灑脫。 唐 柳泌 《玉清行》:“照徹聖姿嚴,飄颻神步徐。” 明 梁辰魚 《好事近·寄懷》套曲:“花館貯多嬌,冠當筵風度飄颻,纖歌飛處,柳外乳鶯春曉。” 明 無名氏 《贈書記·掃塋遘俠》:“看他丰姿出羣,飄颻韻生,我琳瑯觸目今何幸。”
(7).流落;飄泊。《三國志·蜀志·關羽傳》“共至 夏口 ” 裴松之 注引 晉 王隱 《蜀記》:“ 羽 勸 備 殺公, 備 不從。及至 夏口 ,飄颻 江 渚, 羽 怒曰:‘往日獵中,若從 羽 言,可無今日之困。’” 南朝 宋 鮑照 《代櫂歌行》:“羈客離嬰時,飄颻無定所。” 明 陸采 《明珠記·煎茶》:“郎年少,自分離;孤身何處飄颻。”
(8).形容馳思高遠。 晉 葛洪 《抱朴子·辭義》:“夫文章之體,尤難詳賞……明飄颻之細巧,蔽於沉深之弘邃也。” 唐 韋應物 《橫吹曲辭·長安道》:“麗人綺閣情飄颻,頭上鴛釵雙翠翹。” 清 劉大櫆 《海門鮑君墓志銘》:“蓋君之天才鴻麗,山峙泉涌,放恣飄颻,極馳騖之能,不勞紀律部伍,而自中於法度。”
(9).遙遠貌。 南朝 梁 庾肩吾 《經陳思王墓詩》:“飄颻 河 朔遠,颭飇颶風鳴。” 唐 高適 《燕歌行》:“邊庭飄颻那可度,絶域蒼茫無所有。”
(10).指縹渺貌。 唐 韋應物 《燕李錄事》詩:“近臣零落今誰在,仙駕飄颻不可期。”
鸞鵠
鸞與鵠。比喻賢臣。 唐 鮑君徽 《奉和麟德殿宴百僚應制》:“玉筵鸞鵠集,仙管鳳皇調。” 元 虞集 《賦壺洲》:“魚龍夜護黃金鼎,鸞鵠晨朝紫綺裘。”
栗尾
毛筆名。以鼬鼠毛製成。 宋 歐陽修 《歸田錄》卷二:“ 蔡君謨 既為余書《集古録目序》……余以鼠鬚栗尾筆、銅緑筆格、大小龍茶、 惠山 泉等物為潤筆。” 宋 蘇軾 《孫莘老求墨妙亭》詩:“書來乞詩要自寫,為把栗尾書溪藤。” 明 高明 《琵琶記·孝婦題真》:“兔毫、栗尾和那犀象管,分外精神。” 清 厲荃 《事物異名錄·文具·筆》:“栗尾,謂筆也。”
為書
即偽書。為,通“ 偽 ”。《漢書·郊祀志上》:“﹝ 少翁 ﹞乃為帛書以飯牛,陽不知,言此牛腹中有奇,殺視得書。書言甚怪,天子識其手,問之,果為書。”
釋道潛名句,西湖雪霽寄彥瞻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