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守卓的《止堂銘》
全文:
旨哉斯堂,全觀全止。
是止亦止,應現何已。
法爾而然,不默則病。
必爾之歸,淵默生定。
妙定圓極,心精發光。
不出戶牖,靈鑒十方。
既超動靜,無住者存。
居之而安,左右逢原。
參考注釋
之而
鬚毛。《周禮·考工記·梓人》:“深其爪,出其目,作其鱗之而。” 戴震 補註:“頰側上出者曰之,下垂者曰而,鬚鬣屬也。” 王引之 《經義述聞·周官下》:“而,頰毛也;之,猶與也。作其鱗之而,謂起其鱗與頰毛也……然則之為語詞,非實義所在矣。”與 戴 說不同。後人詩文中多用以形容鬚毛狀的東西或指雕刻的鳥、獸、龍等的鬚毛耆鬣。 宋 龔頤正 《芥隱筆記·荊公押而字》:“ 荊公 乃又作‘而’字二詩:‘采鯨抗波濤,風作鱗之而。’蓋用《周禮·考工記》。” 清 王士禛 《龍門閣》詩:“出爪作之而,神奇始何代。” 清 惲敬 《吳城萬壽宮碑銘》:“之而為禽,鄂不為華,鑿堅彫疏,旌旄委蛇。”
左右逢原
《孟子·離婁下》:“資之深,則取之左右逢其原。”原謂學問工夫到家後,則觸處皆得益。後以“左右逢原”泛指做事得心應手。《朱子語類》卷一三九:“前輩作文者,古人有名文字皆模擬作一篇,故後有作時,左右逢原。” 嚴復 《救亡決論》:“其究極也,必道通為一,左右逢原,故高明。”亦作“ 左右逢源 ”。 續範亭 《來南泥灣途中》詩:“有似池魚入大海,左右逢源空氣香。”
釋守卓名句,止堂銘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