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昔藩條振,於今治體成

呂陶送蔡帥赴平涼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呂陶的《送蔡帥赴平涼》

全文:
劍外開三蜀,回中宿萬兵。
召還宜北覲,賜鉞又西征。
體貌均先後,權綱一重輕。
淵衷尤慎簡,輿意尚難平。
伊昔藩條振,於今治體成
有為終簡易,無跡但恢閎。
筆下銷頑弊,樽前得隱情。
快如長劍立,通若巨河傾。
闊刃從虛落,醇源及物情。
山川增氣象,草木遂勾萌。
暖褐三冬足,豐疇百室盈。
詠歌今父母,畏服古神明。
方幸華輪柅,俄聞瑞節迎。
渴心猶借寇,翹望欲還瓊。
況復盤關路,常瞻部使旌。
十連依玉帳,一道固金城。
後詔光前出,新棠似舊榮。
於宣推德業,所至盡功名。
塞馬寧非福,溟鵬豈問程。
惟期未溫席,歸去纂家聲。

呂陶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伊昔

從前。《文選·陸機<答賈長淵>詩》:“伊昔有皇,肇濟黎蒸。” 李善 註:“《爾雅》曰:‘伊,惟也。’ 郭璞 曰:‘發語辭也。’”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王侍中》:“伊昔值世亂,秣馬辭帝京。” 唐 劉希夷 《相和歌辭·白頭吟》:“此翁白頭真可憐,伊昔紅顏美少年。”

藩條

漢 代州刺史以六條考察州郡官吏,後因以指刺史之職。《晉書·應詹傳論》:“入居列位,則嘉謀屢陳,出撫藩條,則惠政斯洽。” 唐 元稹 《彈奏劍南東川節度使狀》:“刺史 柳蒙 等任竊藩條,無心守職。” 宋 沉遼 《代乞致仕表》:“及陛下即位,繼承恩詔,入覲清光,委以藩條,特加奬勵。”參見“ 六條 ”。

於今

(1) 至今

車站一別,於今十年

(2) 如今;到現在

治體

(1).治國的綱領、要旨。 漢 賈誼 《新書·數寧》:“以陛下之明通,因使少知治體者得佐下風,致此治非有難也。”《周書·王褒傳》:“ 襃 有器局,雅識治體。” 宋 司馬光 《乞優老上殿札子》:“願陛下慎選德望材器為眾所服,知治體、曉兵略者以代之。” 清 惲敬 《三代因革論七》:“天下無無弊之制,無不擾民之事,當擇其合時勢而害輕者行之。後之儒者,以 熙寧 之法而妄意詆娸,非知治體者也。”

(2).政治法度。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詔策》:“ 孔融 之守 北海 ,文教麗而罕於理,乃治體乖也。” 宋 龔鼎臣 《東原錄》:“臺官言事,惟務摭人之惡,不顧治體之如何爾!自以為若卹治體,則僅乎不舉職矣。” 康有為 《大同書》辛部第三章:“大同之治體,無國種,無險要。”

(3).指規範的文體。 明 楊慎 《蕭穎士論文》:“ 賈誼 文辭最正,近於治體。”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去古既遠,治體不振,生當其時,手足罔措,輒欲爭效異國,不以師人為恥,偶見章句之大殊,喜其文法之一定,忘其鄙且拙,而謂新且異焉。”

呂陶名句,送蔡帥赴平涼名句

詩詞推薦

伊昔藩條振,於今治體成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