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二十一日耕耤十二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三月二十一日耕耤十二韻原文

良辰惟吉亥,農禮事親耕。

歲舉遵先典,晨開出禁城。

和鈴鳴噦噦,葆羽曜晶晶。

至止方壇近,趨蹌列陛平。

佑神依古制,嘉樂協元聲。

夙辨粢粱種,言觀耒耜呈。

禾詞三十六,田父陌阡行。

濕濕服蔥犗,齊齊覆綵棚。

三推勤已諭,加一訓尤明。

甸者青箱播,疇人玉漏傾。

不寧倡穡事,端以奉齊盛。

安得如膏潤,寬予望歲情。

詩詞問答

問:三月二十一日耕耤十二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三月二十一日耕耤十二韻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三月二十一日耕耤十二韻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庚韻 出處:御製詩初集卷三十

2. 豫日中和殿視谷種犁鞭

參考注釋

良辰

美好的時光。 三國 魏 阮籍 《詠懷》之九:“良辰在何許,凝霜霑衣襟。” 唐 李商隱 《流鶯》詩:“巧囀豈能無本意,良辰未必有佳期。”《兒女英雄傳》第三十回:“要知天道忌全,人情忌滿,美景不長,良辰難再。”

吉亥

古禮,天子於每年農曆正月之亥日親耕。其日卜須吉,故稱“吉亥”。先卜上旬之亥日,如不吉,則再卜中旬、下旬。《舊唐書·禮儀志四》:“孟春吉亥,祭帝社於藉田,天子親耕……諸祭祀卜日,皆先卜上旬;不吉,次卜中旬、下旬。”《續資治通鑑·宋真宗景德四年》:“《六典》、《禮閣新儀》,並先雲上辛祀昊天,次雲吉亥享先農。”

禮事

古謂行禮之事。《周禮·天官·宰夫》:“凡禮事,贊小宰比官府之具。” 王安石 新義:“小宰以法掌祭祀、朝覲、會同、賓客之戒具。軍旅、田役、喪荒,亦如之……祭祀,則吉禮之事也,軍旅、田役,則軍禮之事也,喪荒,則凶禮之事也。所謂凡禮事者,此也。”《後漢書·曹褒傳》:“ 褒 既受命,乃次序禮事,依準舊典,雜以五經讖記之文,撰次天子至於庶人,冠、婚、吉、凶終始制度,以為百五十篇。”

親耕

古禮。天子於每年正月親自到田間耕作,表示重農。《禮記·祭統》:“天子親耕於南郊,以共齊盛。”《穀梁傳·桓公十四年》:“天子親耕,以共粢盛。” 漢 桓寬 《鹽鐵論·授時》:“故春親耕以勸農。”

先典

上古的典籍。 南朝 梁 丘遲 《與陳伯之書》:“迷途知反,往哲是與;不遠而復,先典攸高。”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穀水》:“自 秦 用篆書,焚燒先典,古文絶矣。”

開出

猶釋放,開釋。《漢書·天文志》:“有句圜十五星,屬杓,曰賤人之牢。牢中星實則囚多,虛則開出。”

禁城

宮城。 南朝 宋 顏延之 《拜陵廟作》詩:“夙御嚴清制,朝駕守禁城。” 唐 陳羽 《長安臥病秋夜言懷》詩:“九重門鎖禁城秋,月過南宮漸映樓。” 五代 牛希濟 《謁金門》詞:“夢斷禁城鐘鼓,淚滴枕檀無數。” 清 黃宗羲 《明夷待訪錄·奄宦上》:“使人主之天下不過此禁城數里之內者,皆奄宦為之也。” 老舍 《駱駝祥子》九:“御河的水久已凍好,靜靜的,灰亮的,坦平的,堅固的,托著那禁城的城牆。”

和鈴

古代車鈴。和在軾前,鈴在旗上。《詩·周頌·載見》:“龍旂陽陽,和鈴央央。”《左傳·桓公二年》:“鍚鑾和鈴,昭其聲也。” 杜預 註:“和在衡,鈴在旂,動皆有鳴聲。” 孔穎達 疏:“和亦鈴也。以處異,故異名耳。”《太平御覽》卷三五九引 晉 傅玄 《良馬賦》:“結以輕軒,節以和鈴。”

噦噦

有節奏的鈴聲

鶯聲噦噦。——《詩·魯頌》

葆羽

儀仗名。以鳥羽為飾。 清 黃遵憲 《公祭沉文肅公祠》詩:“願公遣使攜葆羽,垂手接引援上天。”參見“ 羽葆 ”。

晶晶

明亮

晶晶然如鏡之新開。——明· 袁宏道《滿井遊記》

日光晶晶。

趨蹌

(1).形容步趨中節。古時朝拜晉謁須依一定的節奏和規則行步。亦指朝拜,進謁。《詩·齊風·猗嗟》:“巧趨蹌兮。” 孔穎達 疏:“禮有徐趨疾趨,為之有巧有拙,故美其巧趨蹌兮。” 唐 元稹 《王悅昭武校尉行左千牛備身制》:“ 莊憲皇后 姪 王悅 等,或勛戚蔭餘,或公卿貴胤。佩觿有趨蹌之美,釋褐參侍從之榮。” 宋 王禹偁 《乞差官通攝謁廟大禮使表》:“既列三臺之首,合居五使之先。顧筋力之不支,慮趨蹌之失度。輒伸悃愊,冀免遣差。” 清 唐孫華 《偕夏重至國學觀古槐》詩:“推排列拜皆新貴,烏紗銀帶紛趨蹌。”

(2).指入朝做官,出仕。 明 湯顯祖 《陽穀主人飲》詩:“趨蹌乃人理,臥托非世資。”

(3).奔走侍奉。 宋 蘇舜欽 《應制科上省使葉道卿書》:“閣下以高文閎才都盛位,而某以吏屬,時得趨蹌左右。”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二》:“ 劉德 狀貌如村翁,而臨陣鎮定乃爾!參將都司,徒善應對趨蹌耳。”

(4).奉承拍馬;阿附。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七:“莫難道詩骨瘦嵓嵓,掂詳了這廝趨蹌,身分便活脫下 鍾馗 一二三。” 明 高明 《琵琶記·牛氏規奴》:“更羨他知書知禮,是一箇不趨蹌的秀才,若論他有德有行,好一位戴冠兒的君子。” 清 袁枚 《續新齊諧·淫諂二罪冥責甚怪》:“貧賤之人謀生不得,或奔走權門,或趨蹌富室,被人恥笑,亦是不得已之事。”

(5).疾行貌。 明 徐渭 《翠鄉夢》第二出:“這嘴臉便不像俺的爺,臨了那幾步趨蹌卻像得俺爺好。”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論文上·羅台山》:“﹝ 羅臺山 ﹞掌師子周旋趨蹌如往月時,由是門內外人始知公負奇力。”

(6).指音樂的板眼節奏。 宋 梅堯臣 《依韻和春日見示》:“龍咽嘹喨留行月,鳳翼趨蹌巧定場。”

古制

古時的法式制度。《漢書·平帝紀》:“皇帝二名,通於器物,今更名,合於古制。” 三國 魏 曹冏 《六代論》:“然 高祖 封建,地過古制……故有 吳 楚 七國之患。”《李衛公問對》卷中:“大陣包小陣,大營包小營,隅落鉤連,曲折相對,古制如此。”《兒女英雄傳》第二七回:“就拿姑娘上頭講,便不是照國初舊風……也不是照前朝古制。” 魯迅 《花邊文學·洋服的沒落》:“恢復古制罷,自 黃帝 以至 宋 明 的衣裳,一時實難以明白。”

嘉樂

古代用於宴饗祭祀的鐘磬之樂。《左傳·定公十年》:“犧、象不出門,嘉樂不野合。” 杜預 註:“嘉樂,鐘、磬也。”《晉書·樂志上》:“光天之命,上帝是皇,嘉樂殷薦,靈祚景祥。” 唐 魏徵 《享太廟樂章·肅和》:“嘉樂斯登,鳴球以詠。”

嘉美喜樂。《禮記·中庸》:“《詩》曰:‘嘉樂君子,憲憲令德。’” 漢 焦贛 《易林·剝之晉》:“鳧舞鼓翼,嘉樂 堯 德。”

元聲

指十二律中的黃鐘。古人定十二律以黃鐘之管為基準,故名黃鐘為元聲。 明 莊元臣 《叔苴子內篇》卷六:“喉音宮,舌音徵,齒音商,牙音角,唇音羽,此又元聲之變也。”

言觀

看。言,助詞。《詩·小雅·庭燎》:“君子至止,言觀其旂。”《後漢書·皇后紀贊》:“《詩》美‘好逑’,《易》稱‘歸妹’。祁祁皇孋,言觀貞淑。”

耒耜

古代一種像犁的翻土農具。耜用於起土。耒是耜上的彎木柄。也用做農具的統稱

三十六

約計之詞,極言其多。《文選·班固<西都賦>》:“離宮別館,三十六所。” 李善 註:“離別,非一所也。《上林賦》曰:離宮別館,彌山跨谷。” 唐 駱賓王 《帝京篇》:“ 秦 塞重關一百二, 漢 家離宮三十六。” 宋 王珪 《宮詞》:“漏永禁宮三十六,宴回爭踏月輪歸。”《儒林外史》第十四回:“三十六家花酒店,七十二座管弦樓。”

田父

老農

陌阡

阡陌。 南朝 梁 吳均 《行路難》詩之三:“君不見西陵田,從橫十字成陌阡。”

濕濕

小解。 元 楊文奎 《兒女團圓》第二折:“ 王獸醫 云:‘嬸子,我要濕濕去。’”

(1).牲畜耳朵搖動貌。《詩·小雅·無羊》:“爾牛來思,其耳濕濕。” 毛 傳:“呞而動其耳,濕濕然。” 陸德明 釋文:“濕,始立反;又屍立反;又處立反。” 清 孫枝蔚 《牛飢紀事二十二韻》:“惟思耳濕濕,敢唱夜漫漫。”

(2).浪濤開合貌。《文選·木華<海賦>》:“驚浪雷奔,駭水迸集,開合解會,瀼瀼濕濕。” 李善 註:“瀼瀼濕濕,開合之貌。”

齊齊

一齊;全部。《水滸傳》第十二回:“若把幾根頭髮,望刀口上只一吹,齊齊都斷。”《西遊補》第九回:“一班牛頭虎角齊齊跪上,稟:‘爺,有何分付?’” 王汶石 《少年突擊手》:“奶奶還是不放心地在 健兒 身上前摸摸後揣揣,齊齊驗了一遍,才鬆開手。”

恭敬嚴肅貌。《禮記·玉藻》:“凡行,容惕惕;廟中,齊齊。” 鄭玄 註:“恭慤貌也。” 孔穎達 疏:“齊齊,自收持嚴正貌也。”《禮記·祭義》:“卿大夫相君,命婦相夫人,齊齊乎其敬也。” 陳澔 集說:“齊齊,整肅之貌。”

三推

古代帝王親耕之禮。天子於每年正月親臨藉田,扶耒耜往還三度,以示勸農,稱三推。後歷代皆有親耕三推儀式,成為例行公事。《禮記·月令》:“﹝孟春之月﹞乃擇元辰,天子親載耒耜……帥三公、九卿、諸侯、大夫,躬耕帝藉,天子三推,三公五推,卿諸侯九推。” 漢 張衡 《東京賦》:“躬三推於天田,修帝藉之千畝。” 南朝 梁武帝 《藉田》詩:“一人慙百王,三推先億兆。” 宋 黃庭堅 《次韻曾子開舍人游藉田載荷花歸》:“三推勸根本,百穀收阜堅。”

青箱

(1).收藏書籍字畫的箱籠。《宋書·王準之傳》:“曾祖 彪之 ……博聞多識,練悉朝儀,自是家世相傳,並諳 江 左舊事,緘之青箱。” 唐 賈躭 《賦虞書歌》:“須知《孔子廟堂碑》,便是青箱中至寳。” 清 方文 《潤州早發》詩:“白露水千里,青箱書一函。”

(2).指青箱學。 唐 陸龜蒙 《藥名離合夏日即事》詩之三:“青箱有意終須續,斷簡遺編一半通。” 明 無名氏 《贈書記·掃塋遘俠》:“髫年英俊,失恃煢煢甚,繼箕裘青箱自幸。”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三章:“青箱誰寄,遺書何託;宗祀將斬,祠墓無依。”

(3).指古代行藉田禮時裝種子的箱子。《隋書·禮儀志二》:“ 北齊 藉於帝城東南千畝內……以青箱奉穜稑種,跪呈司農,詣耕所灑之。”《宋史·禮志五》:“ 隋 以青箱奉穜稑, 唐 廢其禮。青箱舊無其制,請用竹木為之而無蓋,兩端設襻,飾以青。” 宋 李長民 《廣汴都賦》:“遂播青箱之嘉種,以成高廩之豐年。”

(4).指古代行冊封禮時裝封土的箱匣。《隋書·禮儀志四》:“諸王、五等開國及鄉男恭拜,以其封國所在方,取社壇方面土,包以白茅,內青箱中。函方五寸,以青塗飾,封授之,以為社。”

(5).見“ 青葙 ”。

疇人

(1).古代天文歷算之學,有專人執掌,父子世代相傳為業,稱為“疇人”。亦指精通天文歷算的學者。《史記·曆書》:“ 幽 厲 之後, 周 室微,陪臣執政,史不記時,君不告朔,故疇人子弟分散。” 裴駰 集解引 如淳 曰:“家業世世相傳為疇。” 唐 張說 《集賢院賀太陽不虧表並答制》:“彼日而蝕,詩人所醜,應虧不變,轉異為臧,未知天意降休,將或疇人未洽?”《清史稿·時憲志一》:“西人 湯若望 ,與 徐光啟 共譯新法者也,以四十二事證西人之密, 中 術之疏,疇人子弟翕然信之。”

(2).同類的人。一般指同行或同僚。 漢 王粲 《七釋》:“ 邯鄲 才女,三 齊 巧士,名唱秘舞,承閒並理,七盤陳於廣庭,疇人儼其齊俟。” 晉 束晳 《補亡詩》序:“ 晳 與司業疇人,肄脩鄉飲之禮,然所詠之詩,或有義無辭,音樂取節,闕而不備。” 宋 王安石 《賀正表》之三:“瞻雲紛鬱,想朝露以載欣;愒日舒長,與疇人而胥樂。” 清 吳偉業 《高涼司馬行》:“ 高涼 司馬人中龍,眼看變化疇人中。”

(3).猶農人。 唐 李邕 《葉有道碑序》:“考疇人之疆畝,訊家童之作業,皆儉以遵約,安能維始。”

玉漏

古代計時漏壺的美稱。 唐 蘇味道 《正月十五夜》詩:“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宋 楊萬里 《病中夜坐》詩:“玉漏聽來更二點,燭花剪了暈重開。” 清 厲鶚 《拆桂令·題殿畫乞巧圖》散曲:“聽玉漏遲遲五更,拜銀灣脈脈雙星。” 龔騫 《無題》詩:“玉漏有聲沉畫角,金釵無計叩重門。”

不寧

不安定;不安寧。《禮記·月令》:“﹝季秋之月﹞行冬令,則國多盜賊,邊竟不寧,土地分裂。” 明 方孝孺 《茹荼齋記》:“是以自忽忽而不寧,食入口而不知其甘。” 戴望舒 《靜夜》詩:“你哭泣嚶嚶地不停,我心頭反覆地不寧。”

穡事

農事。《書·湯誓》:“我後不恤我眾,舍我穡事而割正 夏 。” 明 文徵明 《五月》詩:“時光臨角黍,穡事望梅霖。”《清史稿·食志貨一》:“ 陝 地兵祲交乘,百姓流散,北山氣候,夏寒霜早,穡事無憑。”

齊盛

粢盛。放在祭器內供祭祀的穀物。齊,通“ 粢 ”。《禮記·祭統》:“是故天子親耕於南郊,以共齊盛。” 鄭玄 註:“齊,或為粢。”《大戴禮記·誥志》:“齋戒必敬,會時必節,犧牲必全,齊盛必潔。”

膏潤

(1).指使草木滋潤生長的雨露和養料。亦借喻對人的恩惠。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奏啟》:“政無膏潤,形於篇章矣。” 宋 蘇轍 《寒食贈游壓沙諸君》詩:“微風細雨膏潤足,枝頭萬萬排明珠。” 元 王禎 《農書》卷三:“夫埽除之猥,腐朽之物,人視之而輕忽,田得之為膏潤。”

(2).含水分多,不乾燥。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二》:“﹝栽竹﹞暑月尤宜,蓋土膏潤而雨澤多也。” 鄭振鐸 《劫中得書記·讀書志》:“飯後微雨,地膏潤若暮春時節。”

(1).雨露滋潤草木。亦借喻對人施以恩惠。《詩·小雅·黍苗序》:“黍苗,刺 幽王 也,不能膏潤天下。” 鄭玄 箋:“膏潤者,以君之恩惠及下,似雨澤之潤於物。然水之潤物,又似脂膏,故言膏潤也。”《漢書·禮樂志》:“青陽開動,根荄以遂,膏潤並愛,跂行畢逮。”《隋書·音樂志上》:“大禮與天地同節,大樂與天地同和,禮意風猷,樂情膏潤。” 唐 柳宗元 《代韋中丞賀元和大赦表》:“太陽既昇,煦育資始,霈澤斯降,膏潤無遺。”

(2).使潤澤。 宋 郭彖 《睽車志》卷四:“復問須油安用?曰:‘吾遍體創裂,藉此膏潤,則痛少差耳。’”

望歲

(1).盼望豐收。《左傳·昭公三十二年》:“閔閔焉如農夫之望歲,懼以待時。” 楊伯峻 註:“歲謂豐收。” 晉 潘岳 《藉田賦》:“無儲稸以虞災,徒望歲以自必。” 唐 褚亮 《享先農樂章·舒和》詩:“望歲祈農神所聽,延祥介福豈雲虛。” 清 錢謙益 《父宗翹先贈徵仕郎刑科給事中加贈中憲大夫》:“然而本仁祖義,爾之底法既勤;而讀書纘言,爾之望歲良苦矣。” 胡蘊 《雜詩》之十四:“萬事多空惟望歲,無聊意緒入詩筒。”

(2).滿一歲。即周歲。 晉 潘岳 《皇女誄》:“迎時夙智,望歲能言。”

詩詞推薦

三月二十一日耕耤十二韻原文_三月二十一日耕耤十二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