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釋道潛的《過張公碩廷直息軒》
全文:
涪翁六蓺學,力可當萬人。
施州亦英特,文武備一身。
風味真頡頏,宛然喜相親。
詩壇嘗屢戰,妙譽傾縉紳。
涪翁往播遷,風義頗凋淪。
施州奮不顧,伏臘賙且勤。
霜雪槁群木,凜然見松筠。
施州歸夜台,遺編照青春。
嗟我獨不識,覽卷徒悲辛。
有子紹門戶,飄飄氣方振。
能文得父風,作語殊不陳。
流源日疏鑿,豈易量涯津。
結廬依通衢,隔牆鬧蹄輪。
頹然小軒上,息偃全天真。
男兒功名志,蠖屈終一申。
誰能效急急,俛仰車馬塵。
涪翁為子名,高意庶可循。
參考注釋
英特
(1).才智超群。《晉書·宣帝紀》:“君弟聰亮明允,剛斷英特,非子所及也。”《新唐書·張濬傳》:“陛下春秋鼎富,天資英特。” 明 陳子龍 《萬卷樓歌》:“驚君才致多英特,滿堂賓客皆顏色。” 魯迅 《墳·文化偏至論》:“聰明英特之士,雖摘髮新理,懷抱新見,而束於教令,胥緘口結舌而不敢言。”
(2).容貌、儀表英俊奇特。《宋書·武帝紀中》:“龍顏英特,天授殊姿。” 宋 王讜 《唐語林·補遺一》:“夫帝王之相且須有英特越逸之氣,不然,須有深沉包育之度。”《明史·祁彪佳傳》:“ 彪佳 生而英特,丰姿絶人。”
(3).指才智傑出的人。 唐 杜甫 《奉贈李八丈判官曛》詩:“我丈時英特,宗枝 神堯 後。” 清 姜埰 《詠史》:“ 豫讓 本英特,忠貞固其情。”
文武
(1).文德與武功;文治與武事。《詩·周頌·雝》:“宣哲維人,文武維後。” 鄭玄 箋:“又徧使天下之人有才知以文德武功為之君故。”《呂氏春秋·不廣》:“文武盡勝,何敵之不服。”《史記·循吏列傳論》:“文武不備,良民懼然身修者,官未曾亂也。”
(2).特指武事、軍事。 宋 范仲淹 《上執政書》:“臣僚之中,素有才識,可賜 孫 吳 之書,使知文武之方。”
(3).文才和武略。《詩·小雅·六月》:“文武吉 甫 ,萬邦為憲。” 朱熹 集傳:“非文無以附眾,非武無以威敵,能文能武,則萬邦以之為法矣。”《漢書·朱雲傳》:“ 平陵 朱雲 ,兼資文武。” 唐 韓愈 《舉馬摠自代狀》:“前件官文武兼資,寬猛得所。” 宋 蘇軾 《上神宗皇帝書》:“陛下生知之性,天縱文武。”
(4).文臣和武將,文武官員。《南史·宋紀上·武帝》:“謁 漢 長陵 ,大會文武於 未央殿 。” 五代 牛希濟 《奉詔賦蜀主降唐》詩:“滿城文武欲朝天,不覺鄰師犯塞煙。”《水滸傳》第九三回:“眾文武見殺了四個大臣,都要來捉 李逵 。” 曹禺 《王昭君》第二幕:“他的酒量嚇著了一朝文武。”
(5).猶言溫猛。指文火和武火。 宋 陶穀 《清異錄·藥》:“火須文武、緊慢得中。”參見“ 文武火 ”。
(6). 周文王 與 周武王 。《詩·大雅·江漢》:“ 文 武 受命, 召公 維翰。” 鄭玄 箋:“昔 文王 、 武王 受命, 召康公 為之楨榦之臣以正天下。”《禮記·中庸》:“ 仲尼 祖述 堯 舜 ,憲章 文 武 。” 宋 蘇軾 《石鼓》詩:“勳勞至大不矜伐, 文 武 未遠猶忠厚。” 清 方苞 《<周官析疑>序》:“即按其文辭,舍《易》《春秋》, 文 、 武 、 周 、 召 以前之詩書,無與之並者矣。” 梁啓超 《變法通議·論幼學》:“張而不弛, 文 武 不能也。”
一身
(1) 全身,渾身
一身正氣
(2) 一套(衣服)
一身新衣服
(3) 一個人
孑然一身
釋道潛名句,過張公碩廷直息軒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