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方守敦的《九日偕季野登中校愛景亭,時季野以移家之故,見厄匪人,慨斯賢偃蹇,為賦此詩》
全文:
憂患因賢豪,憔悴入地獄。
九日強登高,藉解心桎梏。
繄此弦歌地,高亭倚城曲。
衰柳尚婆娑,蒼山見晴旭。
蕭條家國事,放言不可束。
九域看沉淪,信無地容足。
夫子嵇阮流,兀傲懷冰玉。
巢林營一枝,乃與魍魎觸。
盛衰事偶爾,龍性實驚俗。
千駟死何稱,首陽餓非酷。
吁嗟屈原居,就卜徒握粟。
茅屋破秋風,杜老情躑躅。
悠悠蒼天昏,勞勞百年毒。
佇立起遐思,高飛雙黃鵠。
參考注釋
九域
九州。《文選·潘勖<冊魏公九錫文>》:“綏爰九域,罔不率俾。” 李善 註:“ 薛君 曰:九域,九州也。” 晉 陶潛 《贈羊長史》詩:“九域甫已一,逝將理舟輿。”《晉書·孫惠傳》:“今明公名著天下,聲振九域。” 清 王端履 《重論文齋筆錄》卷九:“萬年延億兆,九域並尊親。” 章炳麟 《董逃歌》:“九域尊委裘,安問 秦 與 羌 。”
無地
(1).沒有地方;沒有土地。《戰國策·趙策三》:“來年 秦 復求割地,王將予之乎?不與,則是棄前貴而挑 秦 禍也;與之,則無地而給之。”《淮南子·泰族訓》:“春雨之灌萬物也,渾然而流,沛然而施,無地而不澍,無物而不生。”
(2).沒有大地。 漢 揚雄 《法言·孝至》:“父母,子之天地歟!無天何生?無地何形?”
(3).猶言看不見地面。形容位置高渺或範圍廣袤。《楚辭·遠遊》:“下崢嶸而無地兮,上寥廓而無天。視儵忽而無見兮,聽惝怳而無聞。”《文選·王屮<頭陀寺碑文>》:“飛閣逶迤,下臨無地。” 張銑 註:“言閣高下臨,見地若無也。”《何典》第一回:“一面正臨著苦海,真是上徹重霄,下臨無地。”
(4).猶言至極;不盡。形容無限喜愛、惶恐、驚喜、感愧等感情。 南朝 梁 任昉 《<王文憲集>序》:“若乃統體必善,綴賞無地;雖 楚 趙 羣才, 漢 魏 眾作,曾何足雲!” 唐 劉禹錫 《謝分司東都表》:“伏奉今月十九日制書,授臣太子賓客,分司東都者,寵命自天,戰越無地。”《三國志平話》卷上:“ 曹操 讀罷書,歡喜無地。” 冰心 《寄小讀者》五:“我感激至於無地。”
容足
僅能立足,形容所處之地極狹小。《莊子·外物》:“地非不廣且大也,人之所用容足耳。”《魏書·司馬衍傳》:“ 嶠 復喻 侃 曰:‘ 蘇峻 遂得志,四海雖廣,公寧有容足乎?’” 唐 劉商 《與於中丞》詩:“萬頃荒林不敢看,買山容足擬求安。” 明 王世貞 《即事書懷》詩:“我自安排容足處,裁詩先屬 太茅君 。”《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一回:“從前我只道 上海 的地方不好,據此看來,竟是天地雖寬,幾無容足之地了!” 郭希仁 《從戎紀略》:“司令部地本窄狹,辦公人員僅能容足,來者皆集於門外。”
方守敦名句,九日偕季野登中校愛景亭,時季野以移家之故,見厄匪人,慨斯賢偃蹇,為賦此詩名句
名句推薦
采芝時一得,弄日莫能先
熊石兒《登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