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脈精神孰知遠,萬方基構況承前

乾隆恭謁孝陵

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恭謁孝陵》

全文:
風雲環衛是先天,松柏陰森近百年。
一脈精神孰知遠,萬方基構況承前
玉衣石馬驚霜露,瑞嶺祥峰切顥煙。
耆定遐荒藉鴻佑,持盈思永益乾乾。

乾隆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一脈

亦作“一脈”。1.河流或山脈的一支。 宋 惠洪 《同超然無塵飯柏林寺分題得栢字》:“勿輕一脈微,去漲萬頃澤。”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 太行 一脈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氣蹲。” 許地山 《換巢鸞鳳》:“ 和鸞 所住的屋子靠近山邊,屋後一脈流水,四圍都是竹林。”

(2).猶言一線,一縷。多用於連貫相承的事物。 元 張養浩 《秋日梨花》詩:“只知秋色千林老,爭信陽和一脈存。” 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不知 孔子 教澤之遠,自然遍及三千七千,乃至萬萬世之同守斯文一脈者。” 清 萬玉卿 《瀟湘怨·撰誄》:“到今日呵,知他一脈情腸,兩下各千迴百折。”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一》:“去年 北京 戒嚴時亦嘗恢復殺頭,雖延國粹於一脈乎,而亦不可謂非天下奇事之三也。”

(3).親族、師弟、詩文等前後相承的一系。《二刻拍案驚奇》卷三:“﹝ 娃娘 ﹞亦且認是自家中表兄妹一脈,甜言軟語,更不羞澀。”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南門六家, 竹橫港 十八家, 下佃 一家,派雖遠,亦是一脈。” 清 阮元 《書梁昭明太子文選序後》:“是《四書》排偶之文,真乃上接 唐 、 宋 四六為一脈,為文之正統也。”

(4).中醫指一種脈象。《素問·陰陽別論》“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唐 王冰 註:“五陽謂五臟之陽氣也。五臟應時,各形一脈,一脈之內,包總五臟之陽,五五相乘,故二十五陽也。”

精神

(1) 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精神為之。——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復舊。——《聊齋志異·促織》

(3) 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譯者沒有體會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飽滿

(5) 活躍;有生氣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撓之精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

孰知

深刻了解;清楚地知道。《荀子·禮論》:“孰知夫禮義文理之所以養情也!” 唐 杜甫 《垂老別》詩:“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 唐 韓愈 《復志賦》:“窺前靈之逸跡兮,超孤舉而幽尋,既識路又疾驅兮,孰知餘力之不任。”

萬方

(1) 指各地;四方

(2) 指形態多種多樣

儀態萬方

(3) 種種方法;各個方面

基構

(1).建築物的基礎和結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附會》:“若築室之須基構,裁衣之待縫緝矣。” 明 李東陽 《岳州華容縣學重修記》:“基構宏麗。”

(2).猶基業。《晉書·桓彝傳論》:“基構迭污隆,龍蛇俱山澤。” 宋 蘇舜欽 《火疏》:“願陛下悔過而追革之,罷再造之勞役,行古先之典法,非惟大光基構,亦天下之幸甚也。”

承前

(1).遵循前者。《文選·吳質<在元城與魏太子箋>》:“初至承前,未知深淺。” 李善 註:“言每事承前,無所改易也。”

(2).從前。《資治通鑑·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承前諸州飢饉,皆待奏報。” 胡三省 註:“承前,猶今言從前也。”

乾隆名句,恭謁孝陵名句

詩詞推薦

一脈精神孰知遠,萬方基構況承前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