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謁孝陵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恭謁孝陵原文

風雲環衛是先天,松柏陰森近百年。

一脈精神孰知遠,萬方基構況承前。

玉衣石馬驚霜露,瑞嶺祥峰切顥煙。

耆定遐荒藉鴻佑,持盈思永益乾乾。

詩詞問答

問:恭謁孝陵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恭謁孝陵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恭謁孝陵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先韻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六十二

參考注釋

風雲

①風和云:天有不測~。 ②比喻變幻動盪的局勢:~突變。

環衛

環境衛生的簡稱

在環衛戰線上乾一輩子

先天

自出生即存在的或自出生開始的

先天畸形

松柏

(1) 松樹與柏樹

東西植松柏,左右種梧桐。——《玉台新詠·古詩為焦仲卿妻作》

(2) 比喻堅貞的潔操

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荀子·大略》

(3) 指墳墓。因古人墓地多植松柏而得名

將軍松柏不剪,親戚安居。高台未傾,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言。——《文選·丘遲·與陳伯之書》

陰森

陰沉、昏暗而令人害怕的;形容幽暗慘澹的樣子

陰森可怖的監牢

峭壑陰森。——《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百年

(1) 指很多年

百年老屋,塵泥滲漉。——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百年大計

(2) 指人的一生;一輩子

百年之後,即死了以後

一脈

亦作“一脈”。1.河流或山脈的一支。 宋 惠洪 《同超然無塵飯柏林寺分題得栢字》:“勿輕一脈微,去漲萬頃澤。”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八:“ 太行 一脈走蝹蜿,莽莽畿西虎氣蹲。” 許地山 《換巢鸞鳳》:“ 和鸞 所住的屋子靠近山邊,屋後一脈流水,四圍都是竹林。”

(2).猶言一線,一縷。多用於連貫相承的事物。 元 張養浩 《秋日梨花》詩:“只知秋色千林老,爭信陽和一脈存。” 明 李贄 《與焦弱侯書》:“不知 孔子 教澤之遠,自然遍及三千七千,乃至萬萬世之同守斯文一脈者。” 清 萬玉卿 《瀟湘怨·撰誄》:“到今日呵,知他一脈情腸,兩下各千迴百折。” 魯迅 《華蓋集·忽然想到一》:“去年 北京 戒嚴時亦嘗恢復殺頭,雖延國粹於一脈乎,而亦不可謂非天下奇事之三也。”

(3).親族、師弟、詩文等前後相承的一系。《二刻拍案驚奇》卷三:“﹝ 娃娘 ﹞亦且認是自家中表兄妹一脈,甜言軟語,更不羞澀。” 清 鄭燮 《范縣署中寄舍弟墨》:“南門六家, 竹橫港 十八家, 下佃 一家,派雖遠,亦是一脈。” 清 阮元 《書梁昭明太子文選序後》:“是《四書》排偶之文,真乃上接 唐 、 宋 四六為一脈,為文之正統也。”

(4).中醫指一種脈象。《素問·陰陽別論》“凡陽有五,五五二十五陽” 唐 王冰 註:“五陽謂五臟之陽氣也。五臟應時,各形一脈,一脈之內,包總五臟之陽,五五相乘,故二十五陽也。”

精神

(1) 指意識、思維、神志等

精神為之。——漢· 王充《論衡·訂鬼篇》

(2) 又

俱用精神。

精神復舊。——《聊齋志異·促織》

(3) 指內容的實質所在;主要的意義

譯者沒有體會原文的精神

(4) 活力;精力

精神飽滿

(5) 活躍;有生氣

那孩子大大的眼睛很精神

(6) 意志

不撓之精神。——孫文《黃花岡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犧牲精神。

孰知

深刻了解;清楚地知道。《荀子·禮論》:“孰知夫禮義文理之所以養情也!” 唐 杜甫 《垂老別》詩:“老妻臥路啼,歲暮衣裳單。孰知是死別,且復傷其寒。” 唐 韓愈 《復志賦》:“窺前靈之逸跡兮,超孤舉而幽尋,既識路又疾驅兮,孰知餘力之不任。”

萬方

(1) 指各地;四方

(2) 指形態多種多樣

儀態萬方

(3) 種種方法;各個方面

基構

(1).建築物的基礎和結構。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附會》:“若築室之須基構,裁衣之待縫緝矣。” 明 李東陽 《岳州華容縣學重修記》:“基構宏麗。”

(2).猶基業。《晉書·桓彝傳論》:“基構迭污隆,龍蛇俱山澤。” 宋 蘇舜欽 《火疏》:“願陛下悔過而追革之,罷再造之勞役,行古先之典法,非惟大光基構,亦天下之幸甚也。”

承前

(1).遵循前者。《文選·吳質<在元城與魏太子箋>》:“初至承前,未知深淺。” 李善 註:“言每事承前,無所改易也。”

(2).從前。《資治通鑑·唐玄宗開元二十九年》:“承前諸州飢饉,皆待奏報。” 胡三省 註:“承前,猶今言從前也。”

玉衣

(1).玉飾之衣,泛指美衣。《列子·周穆王》:“月月獻玉衣,旦旦薦玉食,化人猶不捨然,不得已而臨之。”《三國志·魏志·文昭甄皇后傳》“後三歲失父” 裴松之 注引《魏書》:“後以 漢 光和 五年十二月丁酉生。每寢寐,家中髣髴見如有人持玉衣覆其上者,常共怪之。”《舊唐書·后妃傳上·玄宗貞順皇后武氏》:“遂使玉衣之慶,不及於生前;象服之榮,徒增於身後。” 明 夏完淳 《大哀賦》:“聖人勵玉衣而靡替,垂翠裘而獨悶。”

(2).古代帝王、后妃、王侯之玉制葬服。《漢書·霍光傳》:“ 光 薨……賜金錢、繪絮、繡被百領,衣五十篋,璧珠璣玉衣。” 顏師古 註:“《漢儀注》以玉為襦,如鎧狀連綴之,以黃金為縷,要已下玉為札,長尺,廣二寸半為甲,下至足,亦綴以黃金縷。”

(3).陵寢便殿中所藏的御衣。 唐 杜甫 《行次昭陵》詩:“玉衣晨自舉,鐵馬汗常趨。” 仇兆鰲 註:“《王莽傳》: 杜陵 便殿乘輿虎文衣廢藏在室匣者出,自樹立外堂上,良久乃委地。”

石馬

石雕的馬。古時多列於帝王及貴官墓前。《西京雜記》卷五:“余所知 陳縞 ,質木人也,入 終南山 採薪還,晚,趨舍未至,見 張丞相 墓前石馬,謂為鹿也,即以斧撾之,斧缺柯折,石馬不傷。” 唐 杜甫 《玉華宮》詩:“當時侍金輿,故物獨石馬。” 宋 梅堯臣 《葉大卿輓辭》之三:“石馬天麟肖,松枝國棟成。” 遯廬 《童子軍·割發》:“不料銅仙欲泣,石馬長哀。索虜猖狂,敢肆豺狼之毒;髠奴咆哮,蔓延文物之邦。”

霜露

霜和露水,兩詞連用常不實指,而比喻艱難困苦的條件

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斬荊棘,以有尺寸之地。——宋· 蘇洵《六國論》

耆定

(1).達成。《詩·周頌·武》:“嗣武受之,勝 殷 遏劉,耆定爾功。” 毛 傳:“耆,致也。” 高亨 註:“定,成也。”《晉書·樂志上》:“纂 宣 之緒,耆定厥功。”

(2).平定。 宋 岳珂 《桯史·成都貢院》:“議以為 乾德 平僭偽,雖鸞輿不親幸,而耆定一方,實為雋功。” 章炳麟 《五無論》:“ 中國 之詩,《風》以道淫,《雅》《頌》以道殺。而言淫者,以‘窈窕’‘好逑’文之,言殺者,以‘神武’‘耆定’文之。”

遐荒

邊遠荒僻之地。 漢 韋孟 《諷諫》詩:“彤弓斯征,撫寧遐荒。” 元 辛文房 《唐才子傳·王昌齡》:“奈何晚途不矜小節,謗議騰沸,兩竄遐荒,使知音者喟然長嘆。” 清 趙翼 《響水塘》詩:“不因於役走遐荒,奇景何由快目睹。”

持盈

保守成業。語本《老子》:“持而盈之,不如其已。”《國語·越語下》:“夫國家之事,有持盈,有定傾,有節事。” 韋昭 註:“持,守也。盈,滿也。”《後漢書·蔡邕傳》:“心恬澹於守高,意無為於持盈。” 唐 劉禹錫 《上門下裴相公啟》:“然持盈之術,古所難也。” 清 魏源 《聖武記》卷九:“俾後御民者鹹知懍朽索,戒持盈。”

思永

考慮長久之道。《書·皋陶謨》:“慎厥身,修思永。” 孔 傳:“慎修其身,思為長久之道。” 唐 趙蕃 《甸人獻嘉禾賦》:“聖慮彌深,皇猷思永。”

乾乾

(1).自強不息貌。《易·乾》:“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 孔穎達 疏:“言每恆終竟此日,健健自強,勉力不有止息。” 宋 司馬光 《初見白髮慨然感懷》詩:“留為鑑中銘,晨夕思乾乾。” 明 方孝孺 《靜學齋賦》:“旦潛心於沖漠兮,夕重之以乾乾。”

(2).敬慎貌。《文選·張衡<東都賦>》:“勤屢省,懋乾乾。” 薛綜 註:“乾乾,敬也。” 三國 魏 曹植 《武帝誄》:“乾乾庶事,氣過 方叔 。”

詩詞推薦

恭謁孝陵原文_恭謁孝陵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