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楊山人歸嵩陽

作者:高適 朝代:唐代

送楊山人歸嵩陽原文

不到嵩陽動十年,舊時心事已徒然。
一二故人不復見,三十六峰猶眼前。
夷門二月柳條色,流鶯數聲淚沾臆。
鑿井耕田不我招,知君以此忘帝力。
山人好去嵩陽路,惟余眷眷長相憶。

詩詞問答

問:送楊山人歸嵩陽的作者是誰?答:高適
問:送楊山人歸嵩陽寫於哪個朝代?答:唐代
問:送楊山人歸嵩陽是什麼體裁?答:七古
問:高適的名句有哪些?答:高適名句大全

譯文和注釋

譯文
不到嵩陽轉眼過去十年,從前隱居的心事已經徒然。
一二位老朋友不能相見,少室山的三十六峰還在眼前。
夷門的初春二月柳條 * ,流鶯數聲令人熱淚沾衣。
鑿井而飲耕田而食不招我,知道你以此來忘掉帝力。
山人一心前往嵩陽路,只留下無窮眷念長久回憶。

注釋
楊山人:具體事跡不詳,李白亦有《送楊山人歸嵩山》詩,寫的應是同一人。嵩陽:隋唐時縣名,在嵩山之南;唐武后時期改稱登封(今屬河南)。
動:近。
心事:指欲隱居嵩陽之事。徒然:枉然,空然,意謂不能實現。
三十六峰:嵩山有三十六峰。猶眼前:依然還在眼前。
夷門:戰國大梁的城門。在今河南開封縣城內。戰國時魏國的賢士侯贏為夷門監者。
流鶯:鶯鳥。流,謂其鳴聲圓轉。
不我招:即不招我之意。
帝力:帝王的作用,指皇權統治。
眷眷:同睠睠,反顧的樣子,表示心裡顧念很深。

詩文賞析

從詩中“夷門二月柳條色”一句,可以推斷出這首詩寫於大梁,因為夷門是戰國時代魏國都城大梁的東門。至於這首詩的寫作時間,有不同說法。有人認為作於天寶三載(744);有人認為李白與高適兩首同題詩,都是天寶四載(745)五月後所作。茲從天寶四載之說,但從詩中的“二月柳條色”推斷,此詩應是在該年春二月左右所寫。

詩詞推薦

送楊山人歸嵩陽原文_送楊山人歸嵩陽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