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趙半間的《構㯗曲》
全文:
街頭群兒晝聚嬉,吹*簫撾鼓懸錦旗。
粉面少年金縷衣,青鬟擁出雙蛾眉。
騃翁前趍嚚母誚,醜姬妒嗔狂客笑。
虬髯奮戟武略雄,蜂腰束翠歌唇小。
眼前勾作名利埸,東馳西騖何蒼惶。
棲棲猶是蓬蒿客,須臾喚作薇垣郎。
新歡未成愁巳作,危塗墮馬千尋壑。
關山萬里客心寒,妻子衰燈雙淚落。
紛然四座莫浪悲,是醒是夢俱堪疑。
紅鉛洗盡歌管歇,認渠元是街頭兒。
參考注釋
虬髯
亦作“虯髯”。1.拳曲的連鬢鬍鬚。 唐 皇甫曾 《贈老將》詩:“轆轤劍折虯髯白,轉戰功多獨不侯。” 明 解縉 《送劉繡衣按交阯》詩:“虬髯白晳繡衣郎,驄馬南巡古 越裳 。” 清 俞樾 《茶香室續鈔·<周易>之學》:“忽有道人,虬髯偉乾,顧盼甚異。”
(2).見“ 虬髯客 ”。
武略
指在行軍打仗,指揮作戰方面的才能
雄毅寡言,嚴重,有武略。——《舊唐書·王忠嗣傳》
蜂腰
亦作“蠭腰”。1.蜂體中部細狹的部分。比喻人的細腰。 唐 柳宗元 《為裴中丞伐黃賊轉牒》:“杪忽蜂腰,虛見辱於齊斧;突梯鼠首,濫欲寄於旄頭。” 唐 皇甫松 《拋球樂》詞:“紅撥一聲飄,輕裘墜越綃,墜越綃。帶翻金孔雀,香滿繡蜂腰。”
(2).蜂腰中間細,比喻居中者最差。典出《南史·周弘直傳》:“ 弘直 方雅敦厚,氣調高於次昆。或問三 周 孰賢,人曰:‘若蜂腰矣。’”三 周 ,指 南朝 梁 周弘正 、 弘讓 、 弘直 兄弟。 弘正 善談玄理, 弘直 方雅敦厚,唯 弘讓 簡素,曾任叛將 侯景 偽官,故時人譏之。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續錄六》:“ 端人先生 恆病餘不能飲……及余典試得 臨溪 ,以書報先生。先生覆札曰:‘吾再傳有此君,聞之起舞。但終恨君是蜂腰耳。’” 清 平步青 《霞外攟屑·詩話·陸眉生給諫》:“給諫為 汪勤果 軍門壻,軍門武人,而相攸有識。長適 吳和甫 少宰,三適 黃孝侯 少司空,給諫其蜂腰。”
(3).比喻事物之間的轉折。 瞿秋白 《赤都心史》四八:“ 中國 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的一輩青年,剛處於社會思想史的‘蜂腰時期’。”
(4).舊詩作法中的八病之一。相傳為 南朝 梁 沉約 所提出。《南史·陸厥傳》:“ 約 等文皆用宮商,將平上去入四聲,以此制韻,有平頭、上尾、蠭腰、鶴膝。” 唐 寒山 《詩》之二八七:“有箇 王秀才 笑我詩多失。雲不識蜂腰,仍不會鶴膝。”參閱 宋 魏慶之 《詩人玉屑·詩病·詩病有八》。參見“ 蜂腰鶴膝 ”。
(5).槽碓轉動裝置的代稱,因其中細,故名。 元 王禎 《農書》卷十九:“﹝槽碓﹞詩云:刳槽制碓水為功,積注涓流滿不容,螳腹低時泉自瀉,蜂腰轉處杵還舂。”
趙半間名句,構㯗曲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