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金版貞觀政要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題金版貞觀政要原文

好名曾昔議文皇,三代下名好亦藏。

言不以人廢如是,書原同帝范之蘉。

吳兢采輯質文備,梁肅鋟行勸戒詳。

幾度披芸欽古鑒,寧徒玩紙墨精良。

詩詞問答

問:題金版貞觀政要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題金版貞觀政要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題金版貞觀政要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陽韻 出處:御製詩四集卷三十

參考注釋

好名

愛好名譽;追求虛名。《孟子·盡心下》:“好名之人能讓千乘之國。” 北齊 顏之推 《顏氏家訓·省事》:“怨誚滋生,赧然而退,終為內史所迫:此好名之辱也。” 明 王守仁 《傳習錄》卷上:“好色、好利、好名等心,固是私慾。” 清 李漁 《慎鸞交·賄蔑》:“那些好名的妓女,箇箇都來囑託,要我去攛掇文人,把他定做榜首。”

文皇

(1).指 三國 魏文帝 曹丕 。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誄碑》:“ 文皇 誄末,旨言自陳,其乖甚矣。”

(2).指 唐 太宗 李世民 。因 太宗 謚 文武大聖皇帝 故稱。 唐 羅隱 《聞大駕巡幸》詩:“靜思貴族謀身易,危覺 文皇 創業難。”《宋史·寇準傳》:“上由是嘉之曰:朕得 寇準 ,猶 文皇 之得 魏徵 也。” 清 和邦額 《夜譚隨錄·維揚生》:“昔 虬髯客 志在天下,一旦見 文皇 ,自慚不逮,甘心遜避。”

三代

指中國古代夏、商、周三個朝代

不以

(1).不為,不因。《禮記·表記》:“故君子不以小言受大祿,不以大言受小祿。”《左傳·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2).不用;不靠。《孟子·離婁上》:“ 離婁 之明, 公輸子 之巧,不以規矩,不能成方圓。” 宋 曾鞏 《上歐蔡書》:“故其言無不信聽,卒能成 貞觀 太平,刑置不以,居 成 康 上。” 洪深 《戲劇導演的初步知識》下篇:“合作完成演出,而不以自身取勝,不獨立吸引注意。”

(3).無論;不管。《資治通鑑·後唐潞王清泰二年》:“或事應嚴密,不以其日;或異日聽於閤門奏牓子,當盡屏侍臣,於便殿相待。”《元史·刑法志一》:“雖有牙符而無織成聖旨者,不以何人,並勿啟,違者處死。”

如是

如此這么;像這樣

果如是,是羿亦有罪焉。——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如是,則終身幾無可問之事。——清· 劉開《問說》

采輯

蒐集輯錄。 明 陸深 《停驂錄》:“予同縣人 衛君庸 知州事,嘗採輯史傳文,集為《唐忠臣録》。” 清 王夫之 《夕堂永日緒論外編》五二:“《詩》則採輯詩賦四六中最下俗艷語,用為 無鹽 之粉黛。詠嘆淫佚之意,百無一存。” 嚴復 夏曾佑 《國聞報館附印說部緣起》:“是以不憚辛勤,廣為採輯,附紙分送。”

搜采編輯。 明 錢德洪 《<傳習錄>跋》:“同門 曾子 才漢 得 洪 手抄,復傍為采輯,名曰《遺言》。” 清 曾國藩 《陳仲鸞同年之父母七十壽序》:“ 國藩 嘗采輯國朝諸儒言行本末。”

文備

文教禮樂方面的措施。《史記·孔子世家》:“臣聞有文事者必有武備,有武事者必有文備。”

勸戒

勉勵告誡

勸戒友人使勿犯嚴重錯誤

紙墨

(1).紙和墨。書寫用具。《後漢書·皇后紀上·和熹鄧皇后》:“歲時但貢紙墨而已。”《宣和書譜·陶弘景》:“無紙墨則至於以荻畫灰。” 清 袁枚 《隨園詩話》卷一:“余入奠,見紙墨叢殘,家僮殯殮,為之泣下。”

(2).借指文字。 晉 陶潛 《飲酒》詩序:“既醉之後,輒題數句自娛,紙墨遂多。” 宋 陳亮 《上孝宗皇帝第一書》:“臣不敢盡具之紙墨。” 田北湖 《論文章源流》:“窮極口舌之形容,不逮紙墨之委曲。”

精良

精緻優良;十分完善

器具精良

詩詞推薦

題金版貞觀政要原文_題金版貞觀政要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