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題瀛台隨安室隨安者取其隨所遇而安之義故凡勝地虛庭明窗淨几無不以是顏其軒蓋藉以觸目會心雲耳》
全文:
書室依林俯碧瀾,文窗紗綠稱遐觀。
庭虛松柏泛清籟,坐久衣裳生峭寒。
觸目有懷皆遠俗,忘言何處不隨安。
爐煙晝永禽魚適,長嘯一聲天地寬。
參考注釋
觸目
(1) 容易被看到
大平原最為觸目的特點是沒有樹
(2) 目光接觸到
觸目驚心
有懷
猶有感。 晉 夏侯湛 《東方朔畫贊》:“觀先生之祠宇,慨然有懷,乃作頌焉。” 南朝 宋 顏延之 《秋胡》詩:“有懷誰能已,聊用申苦難。” 元 薩都剌 《秋日病起池上》詩:“有懷誰與言,獨立心自省。”
遠俗
避世;遠離世俗。 唐 李白 《送長沙陳太守》詩之二:“莫小二千石,當安遠俗人。” 宋 劉摯 《謝青州到任表》:“簡禮去煩,稍究前修之治;推仁宣澤,庶求遠俗之安。”
忘言
(1).謂心中領會其意,不須用言語來說明。語本《莊子·外物》:“言者所以在意,得意而忘言。” 三國 魏 曹植 《苦思行》:“中有耆年一隱士,鬚髮皆皓然,策杖從我游,教我要忘言。” 宋 陳師道 《次韻德麟植檜》:“蕭蕭孤竹君,忘言理相契。” 明 陳汝元 《金蓮記·就逮》:“莫笑忘言真有道,自慚搜句百無功。”
(2).指不借語言為媒介而相知於心的友誼。《晉書·山濤傳》:“後遇 阮籍 ,便為竹林之交,著忘言之契。” 唐 韓愈 《祭薛中丞文》:“況某等忘言斯久,知我俱深。”
(3).忘其所言;不須言說。 明 沉德符 《野獲編·言事·抗疏中輟》:“二公皆名士正人,所言必不妄,但權奸已敗,即往事果真,亦當忘言,此等追敘,似乎蛇足。”
何處
哪裡,什麼地方。《漢書·司馬遷傳》:“且勇者不必死節,怯夫慕義,何處不勉焉!” 唐 王昌齡 《梁苑》詩:“萬乘旌旗何處在?平臺賓客有誰憐?”《宋史·歐陽修傳》:“ 脩 論事切直,人視之如仇,帝獨奬其敢言,面賜五品服。顧侍臣曰:‘如 歐陽脩 者,何處得來?’” 茅盾 《一個女性》五:“但是何處有愛呢?何處是愛呢?”
乾隆名句,題瀛台隨安室隨安者取其隨所遇而安之義故凡勝地虛庭明窗淨几無不以是顏其軒蓋藉以觸目會心雲耳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