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明代祁順的《篁墩》
全文:
新安勝地鍾靈秀,四面溪山明錦繡。
就中篁墩何所有,綠玉森森環左右。
晉代分符得賢守,民庶爭留如父母。
當時賜第傳來久,奕葉相承簪組胄。
雲摩將軍剪強寇,勇略絕倫*功最懋。
郡人報德新祠構,忠壯之名垂宇宙。
循吏忠臣耀先後,一鄉草木增華茂。
中遭巢兵防躪蹂,易名免禍聊遷就。
七百餘年襲差謬,本真弗辨當誰咎。
忠良流芳天所佑,豈同僣亂終遺臭。
玉堂仙客文章叟,鼻祖有靈陰假手。
遙遙譜系勞根究,光復美名滌污垢。
華扁高懸麗星斗,迪後彰前應匪偶。
詞林贊述詩千首,盛事稱揚滿人口。
安石半山知在否,臨安那復裴家酒。
惟有此墩只依舊,清趣還如渭千畝,百世家聲同不朽。
參考注釋
當時
就在那個時刻;馬上
當時就簽約雇用你
賜第
(1).賞賜宅第;賞賜的宅第。《晉書·賀循傳》:“ 循 羸疾不堪拜謁,乃就加朝服,賜第一區,車馬牀帳衣褥等物。” 清 吳偉業 《和王太常西田雜興韻》之七:“城中賜第書千卷,祠下豐碑柳十圍。”
(2).謂賜及第。 宋 高承 《事物紀原·學校貢舉·唱名》:“《宋朝會要》曰:‘ 雍熙 二年三月十五日, 太宗 御 崇政殿 試進士, 梁顥 首以程試上進,帝嘉其敏速,以首科處焉。十六日,帝按名一一呼之,面賜及第。’唱名賜第,蓋自是為始。”《遼史·聖宗紀》:“以 瀋州 節度副使 張傑 為節度使,其皇城進士 張人紀 、 趙睦 等二十二人入朝,試以詩賦,皆賜第。” 元 黃溍 《上京道中雜詩·槍竿嶺》:“憶昔賜第歸,吾母適初度。”
奕葉
累世,代代。 漢 蔡邕 《琅邪王傅蔡郎碑》:“奕葉載德,常歷宮尹,以建於茲。”《隋書·禮儀志七》:“ 宣尼 製法,雲行 夏 之時,乘 殷 之輅。奕葉共遵,理無可革。” 明 宋濂 《元徵士周君墓志銘》:“君自以奕葉為儒,繼承不易,孳孳問學。” 清 劉大櫆 《<張訥堂詩集>序》:“見其父子祖孫奕葉相承如此,孰不神往而慕艷之。”
相承
先後繼承;遞相沿襲;上下相托
簪組
(1).冠簪和冠帶。 唐 王維 《留別丘為》詩:“親勞簪組送,欲趁鶯花還。”
(2).借指官宦。《舊五代史·唐書·莊宗紀四》:“偽宰相 鄭珏 等一十一人,皆本朝簪組,儒苑品流。” 宋 蘇軾 《寄劉孝叔》詩:“高蹤已自雜漁釣,大隱何曾棄簪組。” 明 李東陽 《張侍御世用藏山水圖歌》:“吾生早覺簪組累,十年邱壑成膏肓。”
祁順名句,篁墩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