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過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志過原文

延壽仿六和,將成自頹墮。

梵寺肖報恩,復不戒於火。

初意緣祝釐,佛力資善果。

雖弗事徭役,䆒屬勤工作。

慈壽天地同,寧藉象教夥。

此非九仞虧,天意明示我。

一念敬怠間,聖狂分右左。

無逸否轉泰,自滿福召禍。

南北況異宜,窣堵建未妥。

惟是回祿延,遺蹟春明頗。

聊將剔灰燼,率與除壒堁。

苟完仍舊觀,地因鄰馺娑。

罷塔永弗為,遂非益增過。

志茲能改心,詎雲君子可。

詩詞問答

問:志過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志過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乾隆的名句有哪些?答:乾隆名句大全

注釋

1. 押詞韻第九部 出處:御製詩二集卷七十七

2. 萬壽山延壽寺後曾擬建六和塔

參考注釋

延壽

長壽;延年

六和

(1).謂以滑、甘調製酸、苦、辛、鹹四種滋味。《禮記·禮運》:“五味、六和、十二食,還相為質也。” 鄭玄 註:“和之者,春多酸,夏多苦,秋多辛,冬多鹹,皆有滑、甘,是謂六和。” 孔穎達 疏:“以四時有四味,皆有滑有甘,益之為六也,是為六和也。”按 鄭 注系據《周禮·天官·食醫》經文。後用以指多種美味。 南朝 梁 沉約 《需雅》之二:“五味九變兼六和,令芳甘旨庶且多。”

(2).佛教語。謂身和(共住)、口和(無諍)、意和(同事)、戒和(同修)、見和(同解)、利和(同均)。 宋 黃庭堅 《仰山簡和尚真贊》:“不戒而六和恭敬,不禪而十方清浄。”

頹墮

謂精神頹廢衰憊。 唐 韓愈 《送高閒上人序》:“泊與淡相遭,頽墮委靡,潰敗不可收拾,則其於書得無象之然乎?” 金 王若虛 《論語辨惑三》:“為政而至於不為民信,則號令日輕,紀綱日弛,賞不足勸,而罰不可懲,委靡頽墮,無事不能立矣。” 清 黃宗羲 《萬貞一詩序》:“彼以為溫柔敦厚之詩教,必委蛇頽墮。”

頹敗崩潰。 清 王晫 《今世說·德行》:“徧詢 謝茂秦 葬處,得之南門外二十里,見小冢頽墮荒草中,為賦詩弔之。”參見“ 頽隳 ”。

報恩

報答所受到的恩惠

初意

原先的意願。 唐 鄭谷 《寄贈藍田韋少府先輩》詩:“館殿非初意,圖書是舊貧。” 宋 周密 《齊東野語·作文自出機杼難》:“ 補之 因重作亭,且為之記……易而為賦,且自序云:‘或請為記,答曰:賦,可也。’蓋寓述作之初意雲。”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胡四相公》:“月餘而歸,甚違初意,咨嗟馬上,嗒喪若偶。” 丁玲 《莎菲女士的日記·三月二十二號》:“今天不幸我卻違背我的初意了。”

佛力

佛教徒認為佛法有救濟眾生的功力,謂之佛力。 南朝 梁武帝 《以李胤之得牙像赦詔》:“宜承佛力,弘茲寬大。” 元 何中 《照武西塔上報恩寺》詩:“始知佛力宏,能使地靈現。” 明 李贄 《史綱評要·南宋紀·高宗》:“ 潛善 這等有福,佛力耶?”

善果

佛教語。謂依善業所生之善妙結果。《涅槃經·梵行品六》:“汝父先王若無辜罪,云何有報? 頻婆娑羅 於現世中亦得善果及以惡果。” 元 劉壎 《隱居通議·鬼神》:“既豐溢,即思善果,往往捐金佞佛,剏寺建像極侈。”《醒世恆言·劉小官雌雄兄弟》:“我身沒有子嗣,多因前生不曾修得善果,所以今世罰做無祀之鬼。”《紅樓夢》第一一五回:“那裡象我們這些粗夯人,只知道諷經念佛,給人家懺悔,也為著自己修個善果。”

徭役

古時官府向人民攤派的無償勞動

工作

(1)

(2) 土木工程的興建

大橋的修建工作開始了

(3) 操作,做事

努力工作

計算機正在工作

(4) 製作

工作精密

(5) 業務;任務

紡織工作

工作負擔太重

(6) 職業

找不到工作

天地

(1) 天和地。指自然界和社會

天地山川。——宋· 王安石《游褒禪山記》

天地之聞。——清· 黃宗羲《原君》

天地之大

震動天地。——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2) 比喻人們活動的範圍

(3) 指天地之間,自然界

天地之精也。——《呂氏春秋·慎行論》

天地百法乎。——清· 洪亮吉《治平篇》又

天地調劑之法也。

天地不能生人。

天地之所以養人也。

象教

釋迦牟尼 離世,諸大弟子想慕不已,刻木為佛.以形象教人,故稱佛教為象教。 南朝 梁 元帝 《內典碑銘集林序》:“象教東流,化行南國。” 唐 王維 《工部楊尚書夫人墓志銘》:“男以無雙令德,降帝子於鳳樓;女則第一解空,歸法王之象教。” 宋 陳師道 《游鵲山院》詩:“頓懾塵緣盡,方知象教尊。” 陳獨秀 《吾人最後之覺悟》:“ 魏 晉 以還,象教流入,朝野士夫,略開導見。”

九仞

六十三尺。一說七十二尺。常用以形容極高或極深。《書·旅獒》:“為山九仞,功虧一簣。” 孔 傳:“八尺曰仞。” 陸德明 釋文:“七尺曰仞,一雲八尺曰仞。”《孟子·盡心上》:“掘井九軔而不及泉。” 趙岐 註:“軔,八尺也。” 唐 黃滔 《景陽井賦》:“沒地無慙,顧九仞之深可匿。” 宋 葉適 《何倫秀才親喪不能舉》詩:“何當深九仞,更與崇四尺。” 郭沫若 《謝陳代新》:“說了一句外行話,敵對者會推翻你九仞的高山。”

天意

(1) 上天的意旨

(2) 帝王的心意

明示

明確地說出;明確地指示;明白地表示

明示後學

一念

(1).一動念間;一個念頭。 南朝 梁 沉約 《卻出東西門行》:“一念起關山,千里顧兵窟。” 唐 陳鴻 《長恨歌傳》:“由此一念,又不得居此,復墮下界。” 宋 陸游 《自規》詩:“忿慾俱生一念中,聖賢亦本與人同。”《兒女英雄傳》第三六回:“你可曉得一念不違天理人情,天地鬼神會暗中呵護,一念背了天理人情,天地鬼神也會立刻不容。”

(2).佛家語。指極短促的時間。《仁王般若波羅蜜經·觀空品》:“九十剎那為一念。” 北魏 曇鸞 《無量壽經優婆提舍願生偈注》卷上:“六十剎那為一念。”《翻譯名義集·時分》:“一念中有九十剎那。”

無逸

(1).不貪圖安樂。《書·無逸》:“嗚呼,君子所其無逸。” 南朝 梁 江淹 《雜體詩·效盧諶‘感交’》:“自顧非杞梓,勉力在無逸。” 章炳麟 《訄書·原變》:“以是為憂,故‘無逸’之説興,而‘合羣明分’之義立矣。”

(2).《書》的篇名。《書·無逸序》:“ 周公 作《無逸》。” 孔 傳:“中人之性好逸豫,故戒以《無逸》。” 明 李東陽 《元日早朝》詩:“擬將《無逸》陳 周 戒,咫尺君門奈遠何?” 羅惇曧 《文學源流·周秦諸子總論》:“至於《無逸》開奏議之先,《金縢》啟哀冊之體。”

自滿

自以為滿足;滿足於自己取得的成績

自滿的人,那些愛自己愛得很深卻愛得不太明智的人

召禍

招來災禍

言有召禍,事有召辱

南北

(1) 北方和南方

(2) 南端到北端之間的距離

異宜

謂所宜各不相同。《禮記·王制》:“民生其間者,五味異和,器械異制,衣服異宜。” 三國 魏 劉劭 《人物誌·材能》:“以實理寬急論辨之,則當言大小異宜,不當言能大不能小也。” 唐 陸龜蒙 《襲美先輩以龜蒙所獻五百言既蒙見和再抒鄙懷》詩:“所宗既不同,所得亦異宜。” 章炳麟 《文學說例》:“械器輿服,古今異宜,亦不得代。”

窣堵

見“ 窣堵波 ”。

回祿

相傳為火神之名,引伸指火災

禳火於玄冥、回祿。——《左傳·昭公十八年》

小心火燭,慎防回祿

天降回祿

遺蹟

前人留下的痕跡

瞻顧遺蹟。——明· 歸有光《項脊軒志》

春明

(1).春光明媚。 元 陳世隆 《北軒筆記》:“當春明之際,卉木繁秀。”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三·魏文靖公》:“偶見 黃子久 畫《沙磧圖》一卷,卷尾有 文靖 題詩云:‘江村望極際春明,匝地人家喚欲譍。’”

(2).即 唐 都 長安 春明門 。因以指代京都。 清 吳祖修 《書梅村詩後》詩:“夢回龍尾醒猶殘,重入 春明 興轉闌。” 清 顧炎武 《與蘇易公》:“即至 春明 ,料必上陳情之表。” 清 梁章鉅 《歸田瑣記·北東園日記詩》:“三年皮骨走崢嶸,夢到 春明 身已輕。”參見“ 春明門 ”。

(3).指仕宦。 清 錢謙益 《寄長安諸公書》:“春明之夢已殘,京華之書久絶。” 清 王韜 《淞濱瑣話·田荔裳》:“何必於役道途,再作春明之夢。”

灰燼

物品燃燒後的剩餘物

化為灰燼

苟完

大致完備。《論語·子路》:“子謂 衛 公子荊 :善居室。始有,曰‘苟合矣’。少有,曰‘苟完矣’。富有,曰‘苟美矣’。” 宋 蘇軾 《超然台記》:“於是治其園圃,絜其庭宇,伐 安丘 、 高密 之木,以修補破敗,為苟完之計。” 清 陳夢雷 《木癭瓢賦》:“順逆由天,屈伸以理,或直節以孤標,或委蛇而受訾,彼樛曲之苟完,非本願之得已。”

舊觀

舊時的樣子

馺娑

(1). 漢 宮殿名。《漢書·揚雄傳上》:“穿 昆明池 象 滇河 ,營 建章 、 鳳闕 、 神明 、 馺娑 。” 顏師古 註:“殿名也。”《三輔黃圖·建章宮》:“ 馺娑宮 。馺娑,馬行疾貌。馬行迅疾,一日之間遍宮中,言宮之大也。” 明 沉夢麟 《和邵山人》:“白頭卻憶觀光日,曾賦 神明 與 馺娑 。”

(2).迅疾貌。 清 王夫之 《南嶽賦》:“翩馺娑其歸翰,盤容與而整翮。”

(3).眾盛貌。 清 王夫之 《薑齋詩話》卷二:“至 劉夢得 ,而後宏放出於天然,於以揚扢性情,馺娑景物,無不宛爾成章。”

遂非

堅持、掩飾錯誤。《後漢書·蔡邕傳》:“ 董公 性剛而遂非,終難濟也。” 晉 常璩 《華陽國志·公孫述志》:“﹝ 公孫述 ﹞而矜愚遂非,何其頑哉!” 唐 陸贄 《論宣令除裴延齡度支使狀》:“ 裴延齡 僻戾而好動,躁妄而多言,遂非不悛,堅偽無恥。” 明 沉德符 《野獲編·曆法·釐正曆法》:“時 胡忠安 濙 久位春卿,亦附會執奏,蓋以身主其事,不免護前遂非,其如 景帝 聖明不可面欺何!”

改心

轉變思想、態度。 漢 趙曄 《吳越春秋·勾踐入臣外傳》:“ 吳王 謂 范蠡 曰:‘……吾欲赦子之罪,子能改心自新,棄 越 歸 吳 乎?’” 明 陳邦瞻 《宋史紀事本末·文謝之死》:“國亡,丞相忠孝盡矣!能改心以事 宋 者事今,將不失為宰相也。”《紅樓夢》第九二回:“媽要給我配人,我原拼著一死。今兒他來了,媽問他怎么樣。要是他不改心,我在媽跟前磕了頭,只當是我死了,他到那裡,我跟到那裡。” 魯迅 《書信集·致曹白》:“作者想在這一部里描寫地主們改心向善,然而他所寫的理想人物,毫無生氣。”

君子

(1) 對統治者和貴族男子的通稱

彼君子兮。——《詩·魏風·伐檀》

君子不齒。——唐· 韓愈《師說》

君子寡慾。——司馬光《訓儉示康》

君子多欲。

(2) 古代指地位高的人,後來指人格高尚的人

不亦君子乎。——《論語》

君子有不戰。——《孟子·公孫丑下》

君子博學。——《荀子·勸學》

花之君子。——清· 周容《芋老人傳》

(3) 對別人的尊稱

君子書敘。——唐· 李朝威《柳毅傳》

君子登山。——明· 顧炎武《復庵記》

同社諸君子。——明· 張溥《五人墓碑記》

君子之後。——清· 梁啓超《譚嗣同傳》

詩詞推薦

志過原文_志過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