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張仲深的《盆荷》
全文:
南庭蔭嘉樹,日夕生清風。
幽曠愜懷素,繭足三支筇。
戒僮斸玉華,陶埴空莎叢。
分此太華根,擢蒔茲盆中。
奇葩既嫵媚,修莖亦玲瓏。
雖隔土壤脈,實假造化功。
太虛落景圓,涼月光溶溶。
深夜藹芳氣,晨露淒以濃。
鑑湖千頃秋,茲意亦自同。
眷言向君子,百世濂溪翁。
參考注釋
幽曠
幽深曠遠。 唐 杜甫 《詠懷》之二:“皦皦幽曠心,拳拳異平素。” 宋 梅堯臣 《次韻答郭功甫》:“朝聽已孤高,暮聽轉幽曠。” 明 徐弘祖 《徐霞客遊記·滇游日記七》:“由巖右歷棧而躡前巖,有 玉虛亭 ,咫尺有幽曠之異。”
愜懷
感到滿足;稱心
三支
(1).指 漢 末、 三國 時來 華 弘法的 月氏 高僧 支讖 、 支亮 和 支謙 三人。 支謙 受業於 支亮 , 亮 受業於 支讖 。當時稱“天下博知,不出三 支 ”。 宋 陳師道 《別寶講主》詩:“暫息三 支 論,重參二祖禪。” 梁啓超 《中國學術思想變遷之大勢》第六章第二節:“ 三國 時代 支纖 、 支亮 、 支謙 ,皆自 印度 來傳教,時號‘三 支 ’”
(2).古 印度 因明學指組成比量的三個環節,即:宗(立義),因(論證),喻(設譬)。《翻譯名義集·名句文法》:“能立三支,譬喻宗因;由此譬況,喻曉宗因。” 章炳麟 《諸子學略說》:“近人或謂 印度 三支,即是 歐州 三段。”
張仲深名句,盆荷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