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沈遼的《謝履道天麻》
全文:
仙客餌赤箭,其根乃天麻。
延年不復老,飛身混煙霞。
文升蚤得道,山下多靈芽。
世士所購求,金玉如泥沙。
吾昔負羸疾,衰齡畏風邪。
筋骨困連卷,跳偏竟何嗟。
履道知我欲,囊封寄山家。
呼奴為煮食,惜已鬢毛華。
參考注釋
履道
(1).躬行正道。《易·履》:“履道坦坦,幽人貞吉。” 漢 班昭 《東征賦》:“正身履道,以俟時兮。” 晉 陸雲 《與戴季甫書》:“居德履道,秉心真實。” 明 唐順之 《答洪方洲主事》:“惟慎獨二字是千古正*法眼藏,若於此參透,則終日履道只是家常茶飯。”
(2).謂所行的路。《中國近代思想史參考資料簡編·民報·告非難民生主義者》:“故 英國 為革命之性質,有浴血淋漓之現象,而 美 則為履道坦坦之一進化而已。”
(3).見“ 履道里 ”。
知我
(1).深切了解我。《詩·王風·黍離》:“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史記·管晏列傳》:“ 管仲 曰:‘吾始困時,嘗與 鮑叔 賈,分財利多自與, 鮑叔 不以我為貪……生我者父母,知我者 鮑子 也。’” 南朝 宋 劉義慶 《世說新語·賞譽》:“ 王長史 云:‘ 劉尹 知我,勝我自知。’” 宋 蘇軾 《觀魚台》詩:“若信萬殊歸一理,子今知我我知魚。”
(2).器重我。《史記·刺客列傳》:“﹝ 豫讓 ﹞去而事 智伯 , 智伯 尊寵之……﹝ 豫讓 ﹞曰:‘嗟呼!士為知己者死,女為説己者容。今 智伯 知我,我必為報讎而死,以報 智伯 ,則吾魂魄不愧矣。’”
封寄
封緘寄遞。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巨骨》:“刺史 魏凌 知 萼 愛奇,故封寄焉。”《歧路燈》第八六回:“背面寫著: 嘉靖 □年□月□日 鄞縣 封寄。”
山家
(1).山野人家。《南史·賊臣傳·侯景》:“山家小兒果攘背, 太極殿 前作虎視。” 唐 杜甫 《從驛次草堂復至東屯茅屋》詩之二:“山家蒸栗暖,野飯射麋新。” 明 高啟 《一剪梅·閒居》詞:“竹門茅屋槿籬笆,道似田家,又似山家。” 清 唐孫華 《夏日園居雜詠》之三:“芳枳疎藤插架斜,居然風物似山家。”
(2).隱士。 宋 梅堯臣 《九華隱士居陳生寄松管筆》詩:“一獲山家贈,令吾媿汝曹。” 清 張爾岐 《蒿庵閒話》卷一:“又古人名刺,相見後亦還之。 魏野 留 富鄭公 名刺,作山家之寶,亦以 鄭公 故,非通例也。” 魏野 ,見《宋史·隱逸傳上》。
(3).泛指僧道者流。 明 郎瑛 《七修類稿·詩文三·吳東昇》:“年八十,臨終作詩曰:‘……念我行藏無大過,請僧超度有何功?掘坑埋了平生願,休信山家吉與凶。’” 明 無名氏 《鳴鳳記·鄢趙爭寵》:“同去山家走一遭……實不相瞞,學生為老母有疾,特求 赤肚子 僊丹。”
(4).佛教天台宗流派山家宗的省稱。 呂澂 《中國佛學源流略講·宋代佛教》:“意見終於不能一致,而分裂為兩派, 知禮 等稱為山家,即稱 晤恩 等為山外。”參見“ 山家宗 ”。
沈遼名句,謝履道天麻名句
名句推薦
詩詞推薦
代河合母氏題《曼殊畫譜》
蘇曼殊〔近現代〕月離中天雲逐風,雁影淒涼落照中。我望東海寄歸信,兒到靈山第幾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