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彈琴峽》
全文:
大地作琴聲,迦葉亦如是。
何待柴桑翁,掛壁始寓意。
此峽曰彈琴,誰與標名字。
岩谷夐而幽,石泉清且泌。
野菊小於錢,十三星點綴。
動摻四山響,萬籟紛丹翠。
鍾期未賞識,成連應走避。
一洗箏琶耳,妙契煙霞思。
參考注釋
何待
用反問的語氣表示不須、用不著。 蕭三 《血書》詩:“只聽說,你工作努力,你常常站在鬥爭的最前線。這何待說?你已久是鋼鐵煉成的戰鬥員。”
柴桑翁
(1).指 晉 陶潛 。因其晚年隱居 柴桑 ,故稱。 宋 朱熹 《正月五日欲用斜川故事結客載酒過伯休新居分韻得中字》:“願書今日懷,遠寄 柴桑翁 。”
(2).指 晉 劉遺民 。 宋 趙令畤 《侯鯖錄》卷六:“近見士子多使 柴桑翁 為 陶淵明 ,不知 劉遺民 曾作 柴桑 令也。”參見“ 柴桑令 ”。
掛壁
掛於壁上。比喻擱置不用。《北齊書·文苑傳·樊遜》:“詔書掛壁,有善而莫遵;姦吏到門,無求而不可。” 唐 劉知幾 《史通·雜說下》:“至如 漢 代《公羊》,擅名三傳, 晉 年《莊子》,高視六經,今並掛壁不行,綴旒無絶。” 宋 陸游 《秋思》詩之五:“書生餓死尋常事,那得重彈掛壁冠。”
寓意
寄託或蘊含的意旨或意思
寓意深遠
乾隆名句,彈琴峽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