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遣興》
全文:
數日忽成月,數月忽成年。
年月何曾異,秋枯復春妍。
而人於其中,胡為感變遷。
浩浩東海水,舊時為桑田。
清風拂我面,明月照我前。
馥郁芰荷香,澹蕩楊柳煙。
即境自怡悅,飢餐困便眠。
薰風送蘭香,清芬透紗牖。
烈烈夏日炎,誰能戶外走。
霜簟含清潤,北窗高臥久。
心如止水澄,物來隨所受。
漫雲苦煩歊,靜觀暑何有。
日昨策輕駟,適從街市過。
見彼逐利者,流汗肩相摩。
豈不畏炎囂,辛苦出無那。
歸來竹窗下,月影含松蘿。
回念市廛人,塵境甘消磨。
九夏尚如此,三冬當若何。
輕舟泛晚湖,一棹煙波綠。
荷芰襲衣香,鵁鶄傍人浴。
天地一畫圖,俯仰供清矚。
何必蓬萊洲,雲霞覓仙躅。
黃昏蛙鼓鳴,還似雲山曲。
我聞古人語,詩以道性情。
題韻隨手拈,易如翻手成。
乃有追琢者,格律嚴為程。
搥字苦幽澀,結響務鍧鏗。
情性轉拘迫,未得天趣並。
廣廈避煩暑,心閒塵境清。
即事攄別裁,得句還獨賡。
譬彼蒼松枝,風來自在鳴。
參考注釋
襲衣
(1).屍衣。《禮記·士喪禮》“子羔之襲也” 唐 孔穎達 疏:“此明大夫死者襲衣稱數也。” 清 夏炘 《學禮管釋·釋士喪禮褖衣》:“男子殊衣裳為之,謂之玄端。惟既死之襲衣,連衣裳為之,謂之褖衣。”
(2).古代行禮時,穿在裼衣外面的上衣。《禮記·曲禮下》“無藉者則襲” 唐 孔穎達 疏:“凡衣,近體有袍襗之屬;其外有裘,夏月則衣葛;其上有裼衣;裼衣上有襲衣;襲衣之上有常著之服,則皮弁之屬也。”
(3).成套衣服。 宋 文瑩 《玉壺清話》卷三:“﹝ 太祖 ﹞賜 去華 襲衣、銀帶,為右補闕。”《續資治通鑑·宋高宗紹興二十七年》:“詔尚書左司郎中 汪應辰 宴 國 於 玉津園 ……加賜襲衣、金帶、器、幣有差。”
鵁鶄
即池鷺。
乾隆名句,遣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