闕里祭器新成賜觀簠簋鉶登豆爵六色恭紀八韻

作者:乾隆 朝代:清代

原文

代啟文明炳,崇儒聖道光。

皇心欽日月,禮器備宮牆。

舊譜稽成式,新圖發尚方。

斑斕紛有耀,簠簋列成行。

頒示來三殿,傳觀遍兩庠。

涵光呈玉質,絢彩燦金相。

萬國同文軌,千秋肅典常。

從茲先後聖,一揆頌吾皇。

詩詞問答

問:《闕里祭器新成賜觀簠簋鉶登豆爵六色恭紀八韻》的作者是誰?答:乾隆
問:該詩寫於哪個朝代?答:清代
問:該詩是什麼體裁?答:五排

譯文和注釋

注釋

1. 五言排律 押陽韻 出處:御製樂善堂全集定本卷二十四

參考注釋

文明

(1) 人類所創造的財富的總和,特指精神財富,如文學、藝術、教育、科學

物質文明

精神文明

(2) 指人類社會發展到較高階段並具有較高文化的狀態

(3) 舊指具有當時西方色彩的

文明戲

(4) 光明,有文采

天下文明

道光

高尚的道德、正確的主張得到發揚和傳頌。《晉書·汝南王亮等傳論》:“分茅錫瑞,道光恆典。” 元 孟祺 《賀平宋表》:“欽惟皇帝陛下,道光五葉。” 明 馮夢龍 《新灌園·騎劫代將》:“故此特寬二城,以示恩信,將使 莒州 、 即墨 之人,反讎其上,我澤如春,民應如草,道光宇宙,四海延頸。” 清 葉廷琯 《吹網錄·守海鹽縣主簿王頊妻墓志銘》:“尒後琴瑟韻合,閨門道光。”

皇心

皇帝的心意。 南朝 宋 顏延之 《拜陵廟作》詩:“皇心憑容物,民思被歌聲。” 南朝 齊 謝朓 《齊雩祭樂歌·迎神歌八解》:“壇可臨,奠可歆。對泯祉,鑒皇心。”《樂府詩集·郊廟歌辭三·北齊南郊樂歌》:“皇心緬且感,吉蠲奉至誠。”

日月

(1) 生計;生活

舒心的日月

(2) 太陽和月亮

器備

器物,器具。《左傳·襄公五年》:“ 季文子 卒……宰庀家器為葬備,無衣帛之妾,無食粟之馬,無藏金玉,無重器備,君子是以知 季文子 之忠於公室也。” 杜預 註:“器備,謂珍寶甲兵之物。”《商君書·更法》:“禮法以時而定。制令各順其宜,兵甲器備,各便其用。” 唐 元稹 《故金紫光祿大夫贈太保嚴公行狀》:“即至,再旬而王師濟 漢 ,器備車徒,皆若素具。”

宮牆

(1).住宅的圍牆。《管子·八觀》:“宮牆毀壞,門戶不閉,外內交通,則男女之別毋自正矣。”

(2).《論語·子張》:“ 叔孫武叔 語大夫於朝曰:‘ 子貢 賢於 仲尼 。’ 子服景伯 以告 子貢 。 子貢 曰:‘譬之宮牆, 賜 之牆也及肩,窺見室家之好。夫子之牆數仞,不得其門而入,不見宗廟之美,百官之富。’”後因稱師門為“宮牆”。 漢 蔡邕 《郭有道太原郭林宗碑》:“宮牆重仞,允得其門。” 元 劉詵 《詠歸亭賦》:“屹宮牆之數仞,接道義之通衢。” 孔尚任 《出山異數記》卷五引 清聖祖 ( 康熙 )《過闕里》詩:“鑾輅來 東魯 ,先登夫子堂。兩楹陳俎豆,萬仞見宮牆。” 陳去病 《自兗州過曲阜謁聖廟孔林》詩:“宮牆高萬仞,循走傴吾躬。”

(3).指宮廷的圍牆。 唐 岑參 《送鄭少府赴滏陽》詩:“青山入官舍,黃鳥度宮牆。” 唐 杜牧 《阿房宮賦》:“二川溶溶,流入宮牆。” 明 徐復祚 《投梭記·恣劫》:“ 鹹陽 王氣都淪喪,離離滿宮牆。” 曹禺 《王昭君》第一幕:“仰望森森的宮牆,隔斷了春天,隔斷了人世。”

(4).借指朝廷。《晉書·段灼傳》:“﹝古之明王﹞仁孝著乎宮牆,弘化洽乎兆庶。” 清 孔尚任 《桃花扇·劫寶》:“起煙塵, 金陵 氣暗,怎救宮牆!”

成式

(1).舊有的法規。《書·畢命》:“子孫訓其成式惟乂。” 孔 傳:“言後世子孫順公之成法惟以治。” 唐 白居易 《除裴武太府卿制》:“以遵成式,無使改易,謹而守之,斯為稱職。”

(2).一定的格式。 宋 周密 《齊東野語·紹興御府書畫式》:“其裝褾裁製,各有尺度,印識標題,具有成式。” 清 馮桂芬 《覆莊衛生書》:“惟碑版之作,前賢成式俱在,身處後代,不宜偭規矩而改錯,故金石不妨言例,而他文不可言義法。”

尚方

(1).古代製造帝王所用器物的官署。 秦 置,屬少府。 漢 末分中、左、右三尚方。 唐 稱“尚署”。 元 惟置中尚監。 明 廢。《史記·絳侯周勃世家》:“ 條侯 子為父買工官尚方甲楯五百被可以葬者。” 司馬貞 索隱:“工官即尚方之工,所作物屬尚方,故云工官尚方。”《三國志·魏志·鍾繇傳》“於赫 有魏 ,作 漢 藩輔……百寮師師,楷茲度矩” 裴松之 注引 三國 魏 魚豢 《魏略》:“昔忝近任,並得賜玦。尚方耆老,頗識舊物。名其符采,必得處所。”

(2).尚方多以役徒服勞作,因以為系罪囚之所。《宋書·恩倖傳·戴法興》:“上大怒,賜 敬 死,繫 明寶 尚方。”《梁書·良吏傳·孫謙》:“ 永明 初,為冠軍長史、 江夏 太守,坐被代輒去郡,繫尚方。”《隋書·高勵傳》:“高方役徒,積骸千數;疆埸防守,長戍三年。”

(3).泛稱為宮廷制辦和掌管飲食器物的官署、部門。 明 宋應星 《天工開物·飴餳》:“飴餳人巧千方,以供甘旨,不可枚述。惟尚方用者名‘一窩絲’,或流傳後代,不可知也。” 清 吳偉業 《織婦詞》:“少時織綺貢尚方,官家曾給千金直。”

(4).謂掌管方藥。《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廝 征伯僑 而役 羨門 兮,屬 岐伯 使尚方。”《漢書·郊祀志上》“ 欒大 , 膠東 宮人……已而為 膠東王 尚方。” 顏師古 註:“主方藥。”

(5).見“ 尚方劍 ”。

(6).複姓。 漢 有 長陵 大姓 尚方禁 。參閱《通志·氏族四》。

斑斕

色彩錯雜燦爛的樣子

在五彩斑讕的水石間,魚群閃閃的鱗光映著雪水清流。——碧野《天山景物記》

簠簋

(1).簠與簋。兩種盛黍稷稻粱之禮器。《禮記·樂記》:“簠簋俎豆,制度文章,禮之器也。”亦借指酒食、筵席。《晏子春秋·雜上十二》:“ 景公 飲酒,夜移於 晏子 之家……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聲,願與夫子樂之。’ 晏子 對曰:‘夫布薦席,陳簠簋者,有人,臣不敢與焉。’”

(2).猶苞苴。指賄賂。 明 沉德符 《野獲編·台省·王聚洲給事》:“ 滇 人 王聚洲 ,以庶常授工科給事,素有才名,慷慨論事,物情甚嚮之。忽為 鄭御史 環樞 所劾。專指其簠簋,穢狀滿紙。 王 不待處分竟歸。”參見“ 簠簋不飾 ”。

成行

指旅行、出訪等出發上路;啟程旅行

年底恐難成行

頒示

頒布告示

頒示國人

三殿

(1).即 唐 大明宮 之 麟德殿 。《玉海·宮室·唐三殿》:“ 三殿 者, 麟德殿 也。一殿而有三面,故名。亦曰 三院 。結鄰 鬱儀樓 即 三殿 之東西廊也。” 唐 杜甫 《送翰林張司馬南海勒碑》詩:“詔從 三殿 去,碑到百蠻開。” 唐 韓愈 《李公墓志銘》:“十三年,公與 忠武軍 節度使司空 光顏 、 邠寧 節度使尚書 釗 ,俱來朝,上為之燕 三殿 。”

(2).指皇宮中的三大殿。亦借指皇宮。 宋 王安石 《送鄆州知府宋諫議》詩:“通班三殿邃,徙部十城兼。” 清 昭槤 《嘯亭雜錄·國初定三院》:“至 順治 戊戌,始復 明 制,改設 中和殿 、 保和殿 、 武英殿 、 文華殿 、 文淵閣 、 東閣 諸大學士名。 乾隆 戊辰,特旨罷 中和殿 大學士,改為 體仁閣 ,以配三殿三閣之名焉。”

(3). 宋 時太皇太后在世,與皇太后、皇后並稱三殿;若無太皇太后,則天子與太后、皇后亦稱三殿。 宋 錢愐 《錢氏私志》:“上同三殿徐登步輦還內。” 宋 程大昌 《演繁露·三宮三殿》:“國朝有太皇太后時,並皇太后、皇后稱三殿,其後,乘輿行幸,奉太后,偕皇后以出,亦曰三殿。”

傳觀

傳遞著觀看。《左傳·定公八年》:“‘ 顏高 之弓六鈞。’皆取而傳觀之。”《新唐書·劉黑闥傳》:“ 突厥 得箭,傳觀,以為神。” 魯迅 《三閒集·怎么寫》:“聽說後來 胡適之 先生也在做日記,並且給人傳觀了。”

玉質

(1).形容姿貌肌膚之美。 漢 張衡 《舞賦》:“粉黛施兮玉質粲,珠簪挻兮緇髮亂。” 晉 王嘉 《拾遺記·蜀》:“﹝ 甘後 ﹞至十八,玉質柔肌,態媚容冶。” 明 汪道昆 《高唐夢》第一折:“巧笑工顰,玉質天然奇絶。”

(2).指美女。《花月痕》第四四回:“奇葩倏墜,依然連理之枝;玉質長埋,仍是婆娑之樹。”

(3).形容質美如玉。 南朝 梁 沉約 《與沉淵薦沉驎士表》:“﹝ 沉 ﹞玉質踰潔,霜操日嚴。” 宋 蘇軾 《十二琴銘》:“有蔚者桐,僵於下陽之庭,奏刀而玉質,成器而金聲。” 明 劉基 《賣柑者言》:“ 杭 有賣果者,善藏柑,涉寒暑不潰,出之燁然,玉質而金色。”

金相

(1).五行之說,謂水勝火。 漢 應劭 《風俗通·祀典·稷神》:“未之神為稷,故以癸未日祠稷於西南,水勝火為金相也。”

(2).比喻完美的形式。 南朝 齊 謝朓 《秋夜講解》詩:“惠唱摛泉涌,妙演發金相。”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書記》:“文藻條流,託在筆札。既馳金相,亦運木訥。” 詹鍈 義證:“金相,比喻文章的形式完善。” 唐 顏真卿 《河南府參軍郭君神道碑銘》:“粲粲門子,菲菲國香,家傳玉樹,人詠金相。”

(3).指貼金的佛菩薩等像。 明 王世貞 《淨樂宮》詩:“末法開金相,真王得寳符。”

萬國

萬邦;天下;各國。《易·乾》:“首出庶物,萬國鹹寧。”《史記·東越列傳》:“今小國以窮困來告急天子,天子弗振,彼當安所告愬?又何以子萬國乎?” 唐 杜甫 《垂老別》詩:“萬國盡征戍,烽火被岡巒。” 明 李夢陽 《贈何舍人齎詔南紀諸鎮》詩:“日月重懸萬國朝,雷雨赦過羣方悅。” 章炳麟 《駁康有為論革命書》:“以一人之詔旨立憲,憲其所憲,非大地萬國所謂憲也。” 郭沫若 《水平線下·到宜興去》:“國際資本家萬矢一的地傾向著我們這個還在資本制度以前的 中國 ,把我們 中國 已經作為了萬國的商場,彼此在這兒互相爭逐了。”

同文

(1).同用一種文字。《禮記·中庸》:“書同文。”《漢書·藝文志》:“古制,書必同文,不知則闕。” 唐 駱賓王 《兵部奏姚州破賊設蒙儉等露布》:“四隩同文,五方異色。”

(2).猶言國人。因其所用文字同,故稱。《陳書·吳明徹傳》:“風威慴於異俗,功效著於同文。” 夏衍 《樂水》:“所以他們的作品也變成了只供‘同文’欣賞的‘技藝’,而失卻了領導民眾精神生活的作用。”

(3).通譯文字。 梁啓超 《變法通議·論科舉》:“今內之有同文、方言之館舍,外之有出洋學習之生徒,行之數十年,而國家不獲人才之用,蓋有由也。”參見“ 同文館 ”。

千秋

(1) 千年

(2) 歲月久遠

(3) 生日。敬辭,指人的壽辰

今日老祖宗千秋,奶奶生氣,豈不惹人議論?——曹雪芹《紅樓夢》

典常

常道,常法。《易·繫辭下》:“初率其辭而揆其方,既有典常;苟非其人,道不虛行。” 韓康伯 註:“能循其辭以度其義,原其初,以要其終,則唯變所適,是其常典也。”《書·周官》:“其爾典常作之師,無以利口亂厥官。” 唐 元稹 《彈奏劍南東川節度使狀》:“固合撫綏黎庶,上副天心,蠲減征徭,內榮鄉里,而乃橫徵暴賦,不奉典常,擅破人家,自豐私室。” 郭沫若 《祭昆明四烈士》詩:“全民奮起,共樹典常。魂其有靈,來格來饗!”

從茲

猶從此。 唐 杜甫 《為農》詩:“卜宅從茲老,為農去國賒。”《四遊記·猴王得仙賜姓》:“自從 盤古 破鴻濛,開闢從茲清濁辨。” 清 孫枝蔚 《張孝子詩》:“乞棺殮主長哀號,從茲孝烈聞 通城 。”

後聖

後世聖人。《孟子·離婁下》:“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后聖,其揆一也。”《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附 平帝 元始 中 王元後 詔:“ 夏禹 卑宮室,惡衣服,後聖不循。” 漢 王粲 《正考父贊》:“名書金鼎,祚及後聖。”

一揆

《孟子·離婁下》:“地之相去也,千有餘里;世之相後也,千有餘歲。得志行乎中國,若合符節,先聖后聖,其揆一也。”意謂古代聖人 舜 和後代聖人 文王 的所作所為是完全相同的。後因以“一揆”謂同一道理;一個模樣。《書序》:“雅誥奧義,其歸一揆。”《後漢書·荀爽傳》:“天地《六經》,其旨一揆。”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明詩》:“ 袁孫 已下,雖各有雕采,而辭趣一揆,莫能爭雄。” 宋 蘇軾 《醉鄉記》:“其氣和平一揆,無晦明寒暑。” 周素園 《貴州民黨痛史》第四篇第七章:“法律事例,古今一揆。”

詩詞推薦

闕里祭器新成賜觀簠簋鉶登豆爵六色恭紀八韻原文_闕里祭器新成賜觀簠簋鉶登豆爵六色恭紀八韻的賞析_古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