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和李嶠雜詠詩百二十首韻·其二·月》
全文:
示沖朏魄際,警闕朒脁時。
東壁常懸鏡,西潢祗學眉。
入聞陸君牖,鑒得阮生帷。
寄語宵衣者,應懲長夜嬉。
參考注釋
朏魄
(1).新月的月光。亦用為農曆每月初三日的代稱。 晉 庾闡 《海賦》:“朏魄昏微,乍明乍沒。”《文選·顏延之<應詔讌曲水作詩>》:“朏魄雙交,月氣參變。” 李善 註:“朏魄雙交,謂三日也。凡朏魄之交,皆在月三日之夕。” 宋 吳自牧 《夢粱錄·浙江》:“是故隨日而應月,依陰而附陽,盈於朔望,消於朏魄,虛於上下弦,息於輝朒,故潮有大小焉。”
(2).猶月形。借指月亮圓缺明暗的變化。《新唐書·歷志三下》:“日,君道也,無朏魄之變;月,臣道也,遠日益明,近日益虧。”
(3).借指月亮。 宋 梅堯臣 《寄維陽許待制》詩序:“主人持出紫石屏,上有朏魄桂樹婆娑而枝虬。”
警闕
謂儆戒君王的缺失。《文選·謝莊<月賦>》:“朒朓警闕,朏魄示沖。” 李善 註:“警闕謂朒朓失度,則警人君有所闕德。”
乾隆名句,和李嶠雜詠詩百二十首韻·其二·月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