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朱碧山銀槎歌》
全文:
彝尊長歌詠雙觶,一成壬寅一乙酉。
鑿落銀器誰所為,乃出朱氏碧山手。
酉者展轉入孫家,寅者宋氏所珍守。
一時豪客醉流霞,快寫牢騷斗吟口。
率徵故事稱張騫,漢書不識曾讀否。
漁洋居易辨頗精,先得我心是此叟。
有救之槎格實奇,乃自孫藏非宋有。
雕鎪絕藝不重儓,諸人麗句早精剖。
偶因博古一致評,置之弗用戒旨酒。
參考注釋
故事
(1) 舊日的制度;例行的事
奉行故事
虛應故事
(2)
(3) 掌故,典故
(4) 舊事,先例
苟以天下之大,而從六國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國之下矣!——宋· 蘇洵《六國論》
(5) 用作講述的事情,凡有情節、有頭有尾的皆稱故事
民間故事
英雄故事
(6) 文藝作品中用來體現主題的情節,故事梗概
稱張
誇張。《三國志·魏志·陳留王奐傳》:“﹝ 賈輔 ﹞又雲‘相國已率三十萬眾西行討 會 ’,欲以稱張形勢,感激眾心。”
漢書
書名,東漢班固撰。父班彪繼《史傳》而作《後傳》,六十五篇,固以其父所續不詳,又綴集史料,撰成本書。上起前206年高祖元年,下迄公元24年劉主更始二年,包括王莽的新朝在內,共二百三十年,有十二紀、八表、十志、七十列傳一百篇,其中八表和《天文志》未完稿,由其妹班昭續成,成為我國第一部斷代史
不識
(1).不知道,不認識。《詩·大雅·皇矣》:“不識不知,順帝之則。” 鄭玄 箋:“其為人不識古,不知今,順天之法而行之者。” 唐 韓愈 《閔己賦》:“行舟檝而不識四方兮,涉大水之漫漫。” 魯迅 《<集外集>序言》:“連我自己也詫異那時的我的幼稚,而且近乎不識羞。”
(2). 西周 刑法中三種可寬恕的條件之一。指誤殺。《周禮·秋官·司刺》:“壹宥曰不識。” 鄭玄 註:“識,審也。不審,若今仇讎當報甲,見乙,誠以為甲而殺之者。”
乾隆名句,朱碧山銀槎歌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