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張方平的《飛仙嶺閣》
全文:
蒼崖老樹雲蘿合,絕澗驚湍閣路高。
羽駕飆輪殊惚恍,依程緩轡未為勞。
參考注釋
羽駕
傳說以鸞鶴為馭的坐車。亦借指神仙。 南朝 梁 沉約 《游金華山》詩:“若蒙羽駕迎,得奉金書召。” 唐 皇甫枚 《三水小牘·步飛煙》:“雖羽駕塵襟,難於會合;而丹誠皎日,誓以周旋。” 宋 賀鑄 《題漢陽招真亭》詩:“羽駕飄颻安在哉?使君餘跡已塵埃。”
飆輪
亦作“飊輪”。亦作“飈輪”。1.指御風而行的神車。 唐 陸龜蒙 《和<江南道中懷茅山廣文南陽博士>》之一:“莫言洞府能招隱,會輾飆輪見 玉皇 。” 明 湯式 《一枝花·送車文卿歸隱》套曲:“比鶴上人不馭飆輪,比山中相不登仕版,比壺內翁不鍊金丹。” 明 劉基 《鈞天樂》詩:“風師咆哮虎豹怒,銀漢洶湧天鷄啼。飆輪撇捩三島過,海水儘是青玻璃。”
(2).喻飛馳的舟車。 邵瑞彭 《北行雜詩》:“飈輪去去似追風,葉底輕雲幾處通。” 郭沫若 《宿陽泉市》詩:“飆輪迎月入 陽泉 ,燈火照明半壁天。”參見“ 飆車 ”。
惚恍
亦作“ 惚怳 ”。1.混沌不分;隱約不清。《文選·潘岳<西征賦>》:“古往今來,邈矣悠哉,寥廓惚恍,化一氣而甄三才。” 李善 註:“寥廓、惚恍,未分之貌也。” 唐 楊炯 《李舍人山亭詩序》:“寥廓兮惚恍,似蓬嶺之難行;深邃兮眇然,若 桃源 之失路。” 明 宋濂 《贛州聖濟廟靈跡碑》:“休咎有徵神所持,委以惚恍邈難知。”
(2).迷迷糊糊。多指神志方面。 晉 葛洪 《抱朴子·酒誡》:“夫風經府藏,使人惚怳。” 唐 張說 《東山記》:“雲木虛吟,惚恍疑夢。” 清 李漁 《憐香伴·狂喜》:“都只為競風流只恐人強,因此上心神惚恍,幻出這傾城模樣。” 清 惲敬 《雞鳴說》:“蓋心之警者,其情事之惚恍如此。”
(3).游移不定。 晉 木華 《海賦》:“廓如靈變,惚怳幽暮。” 明 宋濂 《龍門子凝道記中·秋風樞》:“予欲下詣清泠之淵,以明月為館,以文貝為堂, 天吳 九首,變幻惚恍,又不得而往也。”
緩轡
謂放鬆韁繩,騎馬緩行。《三國志·蜀志·郤正傳》:“盍亦綏衡緩轡,回軌易塗。” 宋 吳處厚 《青箱雜記》卷一:“﹝ 陳亞 ﹞每擁騎自衙庭出,或由 鑑湖 緩轡而歸。” 清 孔尚任 《桃花扇·賺將》:“ 宛 馬嘶風緩轡來, 黃河 水上北門開。” 魯迅 《故事新編·鑄劍》:“待到上午,清道的騎士才緩轡而來。”
張方平名句,飛仙嶺閣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