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蔡八十約同歸原文
十年塵土送春衣,每見春風憶翠微。
射策決科知已誤,求田問舍早須歸。
人生豈料長身健,行李還應與願違。
遙望故山心獨往,杖藜三嘆暮雲飛。
詩詞問答
問:和蔡八十約同歸的作者是誰?答:周行己
問:和蔡八十約同歸寫於哪個朝代?答:宋代
問:和蔡八十約同歸是什麼體裁?答:七律
注釋
1. 七言律詩 押微韻
參考注釋
十年
形容時間長久。《左傳·僖公四年》:“一薰一蕕,十年尚猶有臭。” 楊伯峻 註:“十年,言其久也。” 唐 賈島 《劍客》詩:“十年磨一劍,霜刃未曾試。”
塵土
細小的土灰
春衣
春季穿的衣服。 北周 庾信 《春賦》:“ 宜春苑 中春已歸, 披香殿 里作春衣。” 唐 施肩吾 《長安春夜吟》:“露盤滴時河漢微,美人燈下試春衣。” 宋 陸游 《雨》詩:“紙帳光遲饒曉夢,銅爐香潤覆春衣。”
春風
(1) 春天的風
春風十里揚州路,卷上珠簾總不如。——杜牧《贈別》
(2) 比喻和悅的神色或良好的成長環境
翠微
青翠的山色,也泛指青翠的山
九嶷山上白雲飛,帝子乘風下翠微。——毛 * 《答友人》
射策
(1). 漢 * 試取士方法之一。《漢書·蕭望之傳》:“ 望之 以射策甲科為郎。” 顏師古 註:“射策者,謂為難問疑義書之於策,量其大小署為甲乙之科,列而置之,不使彰顯。有欲射者,隨其所取得而釋之,以知優劣。射之言投射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議對》:“又對策者,應詔而陳政也;射策者,探事而獻説也。言中理準,譬射侯中的。二名雖殊,即議之別體也……對策者,以第一登庸;射策者,以甲科入仕。”《南史·儒林傳序》:“及 漢武帝 時,開設學校,立《五經》博士,置弟子員,射策設科,勸以官祿,傳業者故益眾矣。” 宋 蘇軾 《策略第一》:“自 漢 以來,世之儒者忘己以徇人,務為射策決科之學,其言雖不叛於聖人,而皆泛濫於辭章,不適於用。”
(2).泛指應試。 唐 皮日休 《三羞》詩序:“丙戌歲, 日休 射策不上,東退於 肥陵 。” 清 吳偉業 《哭志衍》詩:“射策 長安城 ,驄馬黃金絡。”
決科
謂參加射策,決定科第。後指參加科舉考試。 漢 揚雄 《法言·學行》:“或曰:‘書與經同,而世不尚,治之可乎?’曰:‘可。’或人啞爾笑曰:‘須以發策決科。’” 李軌 註:“射以決科,經以策試,今徒治同經之書而不見用,故笑之。” 唐 柳宗元 《唐故衡州刺史東平呂君誄》:“決科聯中,休問用張。” 宋 岳珂 《愧郯錄·場屋編類之書》:“自國家取士場屋,世以決科之學為先。”
求田問舍
謂專營家產而無遠大志向。《三國志·魏志·陳登傳》:“ 備 曰:‘君有國士之名,今天下大亂,帝主失所,望君憂國忘家,有救世之意;而君求田問舍,言無可采。’” 元 無名氏 《喜春來》曲:“春方好處花將過,人到榮時髮已皤。求田問舍待如何?皆未可,樽有酒且高歌。”《初刻拍案驚奇》卷十八:“如今這些貪人,擁著嬌妻美妾,求田問舍,損人肥己。” 郭沫若 《中國史稿》第三編第八章第三節:“北方的士族一過 江 來,就紛紛求田問舍。”亦省作“ 求田 ”。 宋 王安石 《游西霞庵約平甫至因寄》詩:“求田此山下,終欲忤 陳登 。” 清 龔自珍 《己亥雜詩》之二一五:“一事避君君匿笑, 劉郎 才氣亦求田。”
人生
(1) 人一生中的活動
(2) 人從出生到死亡的整個過程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宋· 文天祥《過零丁洋》
(3) 與人的關係生疏,不熟悉
人生地疏
長身
(1).身材高。 唐 韓愈 《唐正議大夫尚書左丞孔公墓志銘》:“吾見其孫,白而長身。”
(2).指竹。 宋 蘇軾 《題過所畫枯木竹石》詩之三:“惟有長身六君子,依依猶得似 淇園 。” 清 錢謙益 《題畫竹》詩之二:“年來小刼如風雨,賴有長身共歲寒。”
行李
行旅。亦指行旅的人;出行所帶的東西
從樓頂拿下衣箱、旅行袋,準備收拾行李
遙望
向遠處看;看遠方
遙望山頭的蒼松
故山
舊山。喻家鄉。 漢 應瑒 《別詩》之一:“朝雲浮四海,日暮歸故山。” 唐 司空圖 《漫書》詩之一:“逢人漸覺鄉音異,卻恨鶯聲似故山。” 宋 秦觀 《呂與叔挽章》之一:“追惟獻歲發春間,和我新詩憶故山。” 凌景堅 《寄十眉》詩:“應被故山猿鶴笑,我偏無計渡 汾 南。”
獨往
(1).猶言孤往獨來。謂超脫萬物,獨行己志。 三國 魏 嵇康 《四言贈兄秀才入軍》之十七:“含道獨往,棄智遺身。”《文選·江淹<雜體詩·效許詢“自序”>》:“遣此弱喪情,資神任獨往。” 李善 註:“ 淮南王 《莊子略要》曰:‘江海之士,山谷之人,輕天下,細萬物,而獨往者也。’ 司馬彪 曰:‘獨往,任自然,不復顧世。’” 唐 杜甫 《雨》詩:“浮俗何萬端,幽人有高步。 龐公 竟獨往, 尚子 終罕遇。”參見“ 獨往獨來 ”。
(2).一人前往。《周書·武帝紀下》:“諸將固請還師,帝曰:‘……卿等若疑,朕將獨往。’” 宋 蘇軾 《書李世南所畫秋景》詩之二:“不是溪山曾獨往,何人解作掛猿枝。” 章炳麟 《革命道德論》:“值大事之阽危,則能悍然獨往,以為生民請命。”
杖藜
(1).謂拄著手杖行走。藜,野生植物,莖堅韌,可為杖。《莊子·讓王》:“ 原憲 華冠縰履,杖藜而應門。” 唐 杜甫 《暮歸》詩:“年過半百不稱意,明日看雲還杖藜。” 宋 蘇軾 《鷓鴣天》詞:“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轉斜陽。”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灤陽消夏錄六》:“開牖有時邀月入,杖藜到處避人行。”
(2).藜杖;拐杖。 唐 護國 《贈張駙馬斑竹柱杖》詩:“此君與我在雲溪,勁節奇文勝杖藜。” 宋 秦觀 《寧浦書事》詩之五:“身與杖藜為二,對月和影成三。” 明 孫仁孺 《東郭記·人之所以求富貴利達者》:“諳盡江湖味,執青青杖藜。”
三嘆
亦作“ 三嘆 ”。多次感嘆,形容慨嘆之深。《左傳·昭公二十八年》:“吾子置食之間三嘆,何也?” 唐 杜甫 《惜別行送劉判官》詩:“九州兵革浩茫茫,三嘆聚散臨重陽。” 太平天囯 洪仁玕 《自述》:“予每讀其史傳及《正氣歌》,未嘗不三嘆流涕也,今予亦祇法 文丞相 已。”
謂三人隨著歌唱者發出讚嘆之聲,予以應和。《文選·陸機<文賦>》:“雖一唱而三嘆,固既雅而不艷。” 李善 註:“唱,發歌句者;三嘆,三人從而嘆之。”
雲飛
(1).雲陣飛行。《藝文類聚》卷六九引 南朝 梁簡文帝 《答蕭子云上飛白書屏風書》:“非觀觸石,已覺雲飛。” 元 袁桷 《客舍書事》詩之七:“雲飛疑到地,草長不知春。”
(2).指雨雲興起。《樂府詩集·郊廟歌辭六·唐祭方丘樂章》:“雨零感節,雲飛應序。” 唐 柳宗元 《桂州裴中丞作訾家洲亭記》:“日出 扶桑 ,雲飛 蒼梧 。”
(3).在雲中飛行。高飛。 晉 左思 《蜀都賦》:“雲飛水宿,哢吭清渠。”《文選·劉孝標<廣絕交論>》:“張羅沮澤,不覩鴻鴈雲飛。” 呂向 註:“張網草澤而不覩鳥之高飛。” 唐 杜牧 《雁》詩:“萬里銜蘆別故鄉,雲飛雨宿向 瀟湘 。” 金 元好問 《浩然師出圍城賦鶴詩為送》:“明年也作江鷗去,水宿雲飛共一天。”
(4).比喻快速行進。 北周 庾信 《周上柱國齊王憲神道碑》:“虎嘯風騰,雲飛電掩。”《隋書·煬帝紀下》:“高帆電逝,巨艦雲飛。”《 * 詞話》第九十回:“那 小張 掩口應諾,雲飛跑去。”
(5).比喻才情奔放。《藝文類聚》卷十四引 南朝 梁 沉約 《<梁武帝集>序》:“牋記風動,表議雲飛。” 隋 盧思道 《盧紀室誄》:“麗詞泉涌,壯思雲飛。”
(6). 漢高祖 《大風歌》:“大風起兮雲飛揚。”因用“雲飛”謂奮發有為。 南朝 宋 鮑照 《為柳令讓驃騎表》:“翰起雲飛,拂翼虹路。” 唐 張鷟 《朝野僉載》卷四:“理應識是識非,知滯知微,使無才者泥伏,有用者雲飛。” 宋 王禹偁 《省試三傑佐漢孰優論》:“﹝ 漢高祖 ﹞斬蛇於大澤,逐鹿於中原,雲飛 豐 沛 之間,雷動 崤 函 之地。”
(7).比喻遠走高飛。 唐 唐彥謙 《送樊琯司業歸朝》詩:“雲飛同去國,星散各殊方。” 明 高啟 《送證上人住持道場》詩:“明朝舉首空相望,雲飛 笠澤 天茫茫。”
(8).飄揚貌。 宋 張先 《宴春台慢·東都春日李閣使席上》詞:“雕觴霞灩,翠幕雲飛。”
(9).道教語。謂升天成仙。 北魏 酈道元 《水經注·泿水》:“﹝ 盧躭 ﹞少棲仙術,善解雲飛。”《雲笈七籤》卷七四:“﹝ 隱棲子 ﹞必當羽化雲飛,豈止龜鶴齊壽。”
詩詞推薦
名句推薦
- 祗吳公、傳不書名,一人而已葉路鈐《賀新涼/賀新郎》
- 只為廣寒宮殿遠,故留闕月在人間鄭清之《一岩》
- 青山自吳越,相峙兩含情胡仲弓《錢塘江待潮》
- 上清仙路有丹梯,影響行人到即迷李九齡《上清辭五首》
- 在鹿忘守八,挃足乃焉而
- 三杯竟醉醒時晚,臥看春雲送日斜高翥《靜對》
- 非乾騎鶴因錢重,豈是懸魚為帶長楊公遠《病腰》
- 光奪鐘山耕父室,令傳古道阿香墳程公許《久旱禱雨羅仙有應使君再賦索和》
- 霏霏野霧合陰鏗《行經古墓詩》
- 氣鍾海上仙山秀,袍擁天邊玉樹香孔武仲《試院呈上官御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