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唐代敦煌曲子的《最上乘·其三·順水流四首》
全文:
放四大,離五欲。
濁惡世中足榮辱。
不如信運且騰騰,免墮三途入地獄。
參考注釋
四大
(1).道家以道、天、地、人為四大。《老子》:“道大,天大,地大,王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按,王,當作“人”。說見 朱謙之 《老子校釋》及 任繼愈 《老子新譯》。
(2).佛教以地、水、火、風為四大。認為四者分別包含堅、濕、暖、動四種性能,人身即由此構成。因亦用作人身的代稱。 晉 慧遠 《明報應論》:“夫四大之體,即地、水、火、風耳,結而成身,以為神宅。”《圓覺經》:“我今此身,四大和合。所謂髮毛爪齒、皮肉筋骨、髓腦垢色,皆歸於地;唾涕膿血、津液涎沫、痰淚精氣、大小便利,皆歸於水;暖氣歸火;動轉歸風。四大各離,今者妄身,當在何處?”《晉書·藝術傳·鳩摩羅什》:“ 羅什 未終少日,覺四大不悆……死於 長安 。” 清 李斗 《揚州畫舫錄·虹橋錄上》:“六十年來一夢醒,飄然四大御風輕。”
(3).古稱大功、大名、大德、大權為四大。《晉書·忠義傳·王豹》:“明公挾大功,抱大名,懷大德,執大權,此四大者,域中所不能容。”
(4). 北周 時 冀州 人戲稱四種大物為四大。《北史·儒林傳下·熊安生》:“ 道暉 好著高翅帽、大屐…… 冀州 人為之語曰:‘ 顯公 鐘, 宋公 鼓, 宗道暉 屐, 李洛姬 肚’謂之四大。 顯公 ,沙門也; 宋公 , 安德 太守也; 洛姬 ,婦人也。”
五欲
(1).指耳、目、鼻、口、心的欲望。《管子·內業》:“節其五欲,去其二凶。”
(2).佛教謂色、聲、香、味、觸五境生起的情*欲。亦謂財欲、色*欲、飲食慾、名欲、睡眠欲。《大智度論》卷十七:“哀哉眾生,常為五欲所惱,而猶求之不已……世人愚惑,貪著五欲,至死不捨。為之,後世受無量苦。”《法華經·譬喻品》:“凡夫淺識,深著五欲。” 宋 蘇軾 《以石易畫晉卿難之複次前韻》:“定心無一物,法樂勝五欲。”
(3).道教沿襲其說而稍有不同。謂聲、色、香、味、愛憎之欲。《雲笈七籤》卷十:“五欲者,謂耳欲聲,便迷塞不能止;目欲色,便淫*亂髮狂;鼻欲香,便散其精神;口欲味,便受罪入網羅;心欲愛憎,便偏邪失正平。”
敦煌曲子名句,最上乘·其三·順水流四首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