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清代乾隆的《支公庵》
全文:
支遁何曾遁,硎庵尚有庵。
跡同羅什北,心是慧能南。
馬跋仍山徑,鶴歸帶曉嵐。
不殊覿面者,松月映虛龕。
參考注釋
不殊
(1).沒有區別;一樣。 漢 揚雄 《解嘲》:“世異事變,人道不殊。” 唐 杜甫 《小至》詩:“雲物不殊鄉國異,教兒且覆掌中杯。” 清 紀昀 《閱微草堂筆記·槐西雜誌一》:“人情物理,大抵不殊。”
(2).謂身首尚未分離。指自*殺未死。《漢書·淮南王傳》:“太子自刑,不殊。” 顏師古 註:“殊,絶也,雖自刑殺,而身首不絶也。” 明 陶宗儀 《輟耕錄·楊貞婦》:“ 靜安 守節不嫁,權貴爭求之,至截髮自剄,不殊。” 清 昭槤 《嘯亭雜錄·緬甸歸誠本末》:“﹝ 劉藻 ﹞因於三月癸酉中夜,挑燈默坐,驅侍者出,自剄不殊,宛轉於牀榻間,七日乃死。”
(3).未絕。《新唐書·吳兢傳》:“皇運不殊如帶。”
覿面
(1) 看見
縱讓燭覿面,也不傷他。——《鏡花緣》
(2) 見面;當面
西門慶與 月娘尚氣,彼此覿面,都不說話。—— 明· 笑笑生《金*瓶*梅》
松月
松間明月。多用以渲染幽然情景。 唐 孟浩然 《歲暮歸南山》詩:“永懷愁不寐,松月夜窗虛。” 唐 雍陶 《宿大徹禪師故院》詩:“竹房誰繼生前事,松月空懸過去心。” 宋 戴復古 《題趙庶可山台》詩之二:“松月照今古,樵風送往還。”
乾隆名句,支公庵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