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沈遼的《石角山》
全文:
步屐出東津,遙跂石角山。
山回道亦轉,卓犖煙雲間。
何人峻重閣,三休直孱顏。
吾想造化功,為此肅神奸。
嵌岩或中穴,特立氣甚頑。
此角誰可折,寧當混塵寰。
游士何足知,但剝苔蘚斑。
西首望城闉,群山合如環。
下臨有鼻道,落日行人還。
楓葉秋欲丹,蕪江逗潺潺。
重遊何用戒,蓬戶初無關。
參考注釋
游士
(1).指 戰國 時的說客。《韓非子·和氏》:“官行法則浮萌趨於耕農,而游士危於戰陳。”《史記·孟嘗君列傳》:“天下游士馮軾結靷東入 齊 者,無不欲彊 齊 而弱 秦 者;馮軾結靷西入 秦 者,無不欲彊 秦 而弱 齊 者。” 宋 曾鞏 《<戰國策目錄>序》:“ 戰國 之游士則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樂於説之易合,其設心注意,偷為一切之計而已。”
(2).泛指雲遊四方以謀生的文人。 漢 桓寬 《鹽鐵論·晁錯》:“日者, 淮南 、 衡山 修文學,招四方游士, 山 東儒墨鹹聚於 江 淮 之間,講議集論,著書數十篇。”《後漢書·孔融傳》:“郡人無後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為棺具而歛葬之。”《新五代史·李從榮傳》:“ 從榮 又命其寮屬及四方游士試作《征淮檄》,陳己所以平一天下之意。”
古代稱從事遊說活動的人。《國語·齊語》:“為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車馬衣裘,多其資幣,使週遊於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士。”《史記·秦始皇本紀》:“ 呂不韋 為相,封十萬戶,號曰 文信侯 ,招致賓客游士,欲以並天下。” 唐 李百藥 《寄楊公》詩:“分庭接游士,虛館待時英。”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少吏論》:“《管子·八觀篇》云:‘論賢不鄉舉,則士不及行。’謂游士不及土著。”
何足
猶言哪裡值得。《史記·秦本紀》:“﹝ 百里傒 ﹞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六:“ 穎 心愴然,即寤,語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贄 《復夏道甫》:“再勤學數年便當大捷矣,區區一秀才,何足以為輕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但因言語跟著時代的變化,將來還可以有新的復譯本的,七八次何足為奇,何況 中國 其實也並沒有譯過七八次的作品。”
苔蘚
蘚(蘚綱的植物的俗稱)
如苔蘚然。——《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沈遼名句,石角山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