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士何足知,但剝苔蘚斑

沈遼石角山

名句出處

出自宋代沈遼的《石角山》

全文:
步屐出東津,遙跂石角山。
山回道亦轉,卓犖煙雲間。
何人峻重閣,三休直孱顏。
吾想造化功,為此肅神奸。
嵌岩或中穴,特立氣甚頑。
此角誰可折,寧當混塵寰。
游士何足知,但剝苔蘚斑
西首望城闉,群山合如環。
下臨有鼻道,落日行人還。
楓葉秋欲丹,蕪江逗潺潺。
重遊何用戒,蓬戶初無關。

沈遼詩詞大全

參考注釋

游士

(1).指 戰國 時的說客。《韓非子·和氏》:“官行法則浮萌趨於耕農,而游士危於戰陳。”《史記·孟嘗君列傳》:“天下游士馮軾結靷東入 齊 者,無不欲彊 齊 而弱 秦 者;馮軾結靷西入 秦 者,無不欲彊 秦 而弱 齊 者。” 宋 曾鞏 《<戰國策目錄>序》:“ 戰國 之游士則不然,不知道之可信而樂於説之易合,其設心注意,偷為一切之計而已。”

(2).泛指雲遊四方以謀生的文人。 漢 桓寬 《鹽鐵論·晁錯》:“日者, 淮南 、 衡山 修文學,招四方游士, 山 東儒墨鹹聚於 江 淮 之間,講議集論,著書數十篇。”《後漢書·孔融傳》:“郡人無後及四方游士有死亡者,皆為棺具而歛葬之。”《新五代史·李從榮傳》:“ 從榮 又命其寮屬及四方游士試作《征淮檄》,陳己所以平一天下之意。”

古代稱從事遊說活動的人。《國語·齊語》:“為游士八十人,奉之以車馬衣裘,多其資幣,使週遊於四方,以號召天下之賢士。”《史記·秦始皇本紀》:“ 呂不韋 為相,封十萬戶,號曰 文信侯 ,招致賓客游士,欲以並天下。” 唐 李百藥 《寄楊公》詩:“分庭接游士,虛館待時英。” 清 俞正燮 《癸巳類稿·少吏論》:“《管子·八觀篇》云:‘論賢不鄉舉,則士不及行。’謂游士不及土著。”

何足

猶言哪裡值得。《史記·秦本紀》:“﹝ 百里傒 ﹞謝曰:‘臣亡國之臣,何足問!’” 晉 乾寶 《搜神記》卷一六:“ 穎 心愴然,即寤,語諸左右,曰:‘夢為虛耳,亦何足怪。’” 明 李贄 《復夏道甫》:“再勤學數年便當大捷矣,區區一秀才,何足以為輕重。” 魯迅 《且介亭雜文二集·非有復譯不可》:“但因言語跟著時代的變化,將來還可以有新的復譯本的,七八次何足為奇,何況 中國 其實也並沒有譯過七八次的作品。”

苔蘚

蘚(蘚綱的植物的俗稱)

如苔蘚然。——《徐霞客遊記·游黃山記》

沈遼名句,石角山名句

詩詞推薦

  • 煙村

    周裕宋代〕千山環拱號煙村,名曰煙村卻不村。路入清湘徒旅眾,坐看擾擾到黃昏。
  • 呈趙提領

    楊公遠宋代〕從容依綠泛蓮紅,吾郡生民有幸逢。政事分明天外月,風標翹楚雪中松。攜琴領鶴宦情好,橫笛倚樓詩興濃。騰茂
    游士何足知,但剝苔蘚斑 詩詞名句
  • 頌古六首

    釋道沖宋代〕賓主機先有路通,筆端不是判虛空。筯頭再運回天力,千聖齊教立下風。
  • 冬至南郊禮成述事

    乾隆清代〕由來大禮重躬親,八十一瞻穹幕諄。五度仍希四度賜,減年欣作益年人。陽回子月開支子,律入寅時奉祭寅。廓喀
  • 墨竹梅

    曾幾宋代〕的皪江梅竹外枝,能將幻法轉生機。憑君莫作風垂綠,便恐飄零學雪飛。
  • 冬日放言二十一首

    張耒宋代〕葛公蓋世才,功業亦云偶。世無左將軍,老作躬耕叟。皇天挺奇產,必使有所受。珠玉在山淵,終為王府有。
  • 即事

    晁說之宋代〕自言愚似醉,休道醉如愚。不恥小盤食,寧慚掘筆書。九原懷往淚,萬里夢同途。政恐能知我,何妨更罵予。
    游士何足知,但剝苔蘚斑 詩詞名句
  • 西陵峽

    楊炯唐代〕絕壁聳萬仞,長波射千里。盤薄荊之門,滔滔南國紀。楚都昔全盛,高丘烜望祀。秦兵一旦侵,夷陵火潛起。四維
  • 蒙恩易鎮豫章丐假還鄉途中偶成十七首

    吳芾宋代〕沙虛防敗岸,舟小怯驚湍。行路難如此,爭如野處安。
    游士何足知,但剝苔蘚斑 詩詞名句
  • 郡齋多疾

    宋庠宋代〕歌召非周陝,褎黃謝漢台。名將恩共忝,衰與疾俱來。素髮慚犀導,朱顏藉玉杯。勳勞真索莫,出處尚徘徊。且脫
游士何足知,但剝苔蘚斑 詩詞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