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句出處
出自元代洪焱祖的《再用韻答景則》
全文:
風騷久寂寥,作者未多見。
四靈晚唐家,諷詠使人倦。
恭惟浣花翁,下筆坤軸轉。
豈為黃陳私,萬世當北面。
海闊蒼天高,未易窮睇眄。
吾曹夜迷方,仰斗可無眩。
讀之三十年,陋質稍覺變。
羨君得其髓,不隨群鳥囀。
出戶合車轍,兩鋒交快箭。
織成紫綃衣,非假五色線。
官閒竹滿軒,賓退雲生硯。
擊節獨長謠,連城肯輕換。
春山芝術香,委羽好修鍊。
掛冠歸何時,牛背射岩電。
逝將從游歌,抱月謹勿衒。
參考注釋
吾曹
猶我輩;我們。《韓非子·外儲說右上》:“吾曹何愛不為公。” 南朝 梁 王僧孺 《與何炯書》:“斯大丈夫之志,非吾曹之所能及已。” 宋 楊萬里 《次主簿叔乞米韻》:“文字借令真可煮,吾曹從古不應貧。” 清 周亮工 《書影》卷二:“吾曹市語,舉大數以為言,五金蓋五十金雲。” 郭沫若 《在歡送志願軍大會上》詩:“海洋深情逾骨肉,永恆勝利屬吾曹。”
迷方
(1).迷失方向。 南朝 宋 鮑照 《擬古》詩之一:“南國有儒生,迷方獨淪誤。” 黃節 補註:“ 胡枕泉 曰:‘方,猶道也。’……此言迷道獨沉淪謬誤也。” 南朝 梁 劉勰 《文心雕龍·哀弔》:“雖有通才,迷方告控。” 周振甫 註:“ 唐 寫本‘告’作‘失’。迷失方向,失去控制。” 唐 韓愈 《秋懷詩》之六:“喪懷若迷方,浮念劇含梗。”《舊五代史·世襲傳二·錢元瓘》:“白晝如霧, 吳 師迷方,遂敗之。”
(2).佛教語。指令人迷惑的境界;迷津。 唐 李白 《秋日登揚州西靈塔》詩:“玉毫如可見,於此照迷方。” 唐 皎然 《晚春尋桃源觀》詩:“全覺此身離俗境,玄機亦可照迷方。” 明 梅鼎祚 《玉合記·緣合》:“小妮喚名 慧月 ,生來有些劣撇,替人指點迷方,自己積成寃孽。”
無眩
不受惑亂。《史記·張儀列傳》:“人主賢其辯而牽其説,豈得無眩哉!” 清 惲敬 《雜說》:“故君子觀道必要其備,立言必求其安,蓋庶幾所見之無眩也。”
洪焱祖名句,再用韻答景則名句